扬州十日杀八十万人。为什么200年后才大白于天下?

65438年至0644年扬州明清战争是否有80万人死亡,其实作者是存疑的。关于扬州之战的史料,影响最大的是明末清初扬州人王秀初所著的《扬州十日》。在书中,他曾说:

“其间皆经历,亲眼所见,故漫谈如此,远处闻者不背。”

王秀初根据自己的目击和调查,记录了扬州战役清军屠杀的人数。“书上记载了焚尸的人数,前后大约有80人。那些掉进河里,关上门自焚,深深上吊的人,都是心不在焉的。”

《扬州十日》作为见证者手记,被《辞海》、《辞源》、《中外历史年表》、《清史年表》等许多有影响的书籍引用。这些书在引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指责清军在扬州的“屠杀”。这件事直到200年后才为人所知。至少《扬州十日》这本书被保存下来,流传至今。

但是扬州真的死了。有80万人吗?

扬州驻军规模

战争中的死亡人数主要由战场的大小、双方投入的兵力、时间的长短、战斗的激烈程度、使用武器的杀伤力和军纪的好坏决定。

清军南渡,史可法镇守扬州时,南明主力并未集中在扬州。在四镇之前,一场激烈的战斗已经展开。徐定国杀死高杰后,他来到了清朝。在扬州战役开始之前,四镇中最强大的部门高捷已经在自相残杀中崩溃了。

驻扎在武昌的左良玉以峻青方面的名义进攻南京。扬州危机之时,四镇的刘泽清、刘亮佐率军南下南京,黄德功等人则驻守芜湖,三镇的士兵没有参加扬州战役。

4月19日,多多到达扬州,史可法“撤镇相助,无一到达。”可见扬州城内守军并不多,只有刘钊的四百兵前来相助,当晚就被直接清场了。

同时,在整个扬州之战中,虽然守城将士顽强抵抗,但是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残酷的战斗。所以在战争中直接死亡的军民并不多。

扬州人口分析

王秀初在《扬州十日》中说,被屠杀的军民有80多万,但当时的扬州真的有这么多人吗?且不说战争时期,得到清军南下消息的人,有很大一部分肯定是逃出城的。当时扬州真的有80万居民吗?

据《扬州府志》记载,康十四年(公元1555年)扬州城扩建后,主要设在金镇,如下图所示:

据《扬州府志》记载,扬州府的面积按平方计算,结果是:市中心区面积约为2133760.25平方米,新城区面积约为1651255平方米,扬州府整体面积约为3795985.25平方米。

如果当时扬州真的有80万具尸体...这个“80万人生前人均占有的土地只有4.7平方米,但如果粗略减去建筑物的面积,那么人均占有的土地不到1.9平方米(各类房屋、寺庙、学校、亭台楼阁、园林、桥梁、运河按占城区面积的60%计算)。

这个人均面积还是挺吓人的。他们活着的时候,还得擦肩擦背。他们死后,必须像柴火一样打包。扬州全城都是人,交通爆炸。人在这种环境下无法正常生活和活动。如果清军进城后就开始屠杀,那就更不可想象了。人和人挨着怎么能挥刀杀人呢?在各种慌乱和推挤下,估计清军的阵型可以散了。

很难找到当时扬州的确切人口,但可以通过明清时期湖町口的情况来估算。

明清时期,扬州府属三州七县,包括高邮府、泰州、通州、江都县、一真县、泰兴县、宝应县、兴化县、如皋县、海门县。

洪武以来,全府人口最多的是万历六年,不过才810000人。但这个810000的人口,指的是扬州三州七县的总人口。当时只有江都郡和扬州府在一起。在王秀初所描述的4月25日至5月5日的十天大屠杀过程中,有一句话叫“远闻者不背”,也就是说,他描述的只是扬州城内的情况,而不是整个扬州州,所以“80万”这个数字太过丰富,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扬州第十日可能真的很惨烈,是一场巨大的屠杀,但不可能杀到80万之多。参考清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人的数字,很难想象冷兵器时代10天铁刀杀光80万人是什么样的。这些人不会跑,也不会躲,哪怕上吊,自焚,投河,但是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