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起义的历史
分两部分来说吧。第一,明军针对农民起义军。明初镇压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农民起义,其实是很成功的。那些流氓打手到处挨打,甚至整个农民起义都差点被镇压下去。只是由于一些战略上的失误,农民起义没能在军事上彻底根除。从军事上来说,农民起义和明皇军不是一个级别的,不可能是正规军的对手。他们可以被帝国军追到任何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后期的农民起义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甚至直接打到北京。这和当时的背景有关。说白了,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社会矛盾的强烈刺激造成的。谁吃得饱,穿得暖,有工作?头玩硬的?当时的主要矛盾是陕西大旱导致朝廷救灾不力,激发了民众的反抗情绪。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燎原。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被迫的,包括明成祖老朱家。
按说朝廷有正规军,牢牢掌控天下,有权力有金钱镇压小规模开始的农民起义。可惜这对于当时的大明来说有点遥不可及。无论什么时期的战争,都是经济上的。明朝后期,大明还有钱,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了。这几年他完成了三次大远征,帮助朝鲜打日本,然后他又造反广西云南,他要东帮西帮。实在是入不敷出,再加上朱家200多年来出生的那么多后代都得养活。
于是朝廷没钱镇压农民起义,但还是挣扎,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吃人参喝鹿血的金那帮人闹起来,开始骚扰专员,这第二个问题就来了。
可以负责任的说,大明对后金的军事行动不是没有战斗力,至少是平局。你没看到,要不是吴三桂投降,后金连山海关都过不了。大明,无论是对待鞑靼,对待后金,对待蒙古,还是对待倭寇,都是不离不弃,誓死奋战,比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如。至于后期黄金的进场,真的是捡了大便宜。
至于后来大明的很多军队投降清朝,个个勇猛无比。这个道理很好理解。第一,钱和待遇提出来了,有了保障。第二,就算跳槽到新公司,前几个月不也是加班赚印象吗?第三,乱世遇到开国时期,谁不想挣个爵位,给后人留点荣耀?
最后再多说一点,其实大明之死的结局是很悲惨很血腥的,至少比接了他班的大清要好。青死的时候没有一点胆怯。大明死在永乐帝的一句话“不亲不贡,天子护国”(大概意思)。大明的骨头是最硬的。即使到了最后一刻,李自成还在敲故宫的门环,李自成还在想崇祯皇帝能不能拉拢他,招他为后期的黄金而战,消灭叛乱。就连后金也只是想要一些名分和土地,可以安心回到辽东,但是大明非常果断的拒绝了。很硬气。你可以死,国家可以亡,但是气节不能丢!这样的气节,可以算是中原政权对民族尊严的最后也是最好的诠释。
唉,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