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泉州中考历史选择题怎么复习?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网上找的资料。我觉得首先是要熟悉课本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熟悉哪一页哪一个知识;从复习资料中剪下一些补充知识粘贴在相关页面上,然后在目录上标注,再直接看目录;同时总结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并把它们联系起来;最后,要学会把书中所有地方的知识联系起来,不要只讲一两个方面的知识,要学会贯穿!最后要特别注意的是整个纪念日,可以总结如下。

十四、年度热点问题

结尾为9的事件: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英国权利法案于21689年颁布。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3、1789,法国大革命开始;1799年8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4.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5、1857——1859印度民族起义;1859,《物种起源》出版;6月,1919,巴黎和会;七月,五四运动;1929年8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9月,1939,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九月,1949。1949北约成立10和1959古巴革命胜利50周年。

11,1969,阿波罗登月计划于12和1979年中美成功建交;发表《告台湾省同胞书》13、1989东欧剧变。

14和1999年,北约轰炸科索沃;1999 65438+2月澳门回归;1999欧元起步;1999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

结尾为4的事件:

拿破仑分别在1和1804年称帝。2.1814年,英国的斯蒂芬森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3.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6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孙中山成立了钟惺回族。4.1914年,一战爆发。5、1924 1月,国民党召开大会议,第一次国民合作形成。6.1934、10年6月,红军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长征。65438年7月+0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64年9月,原子弹在中国爆炸。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最重大的历史意义)

深有体会: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了,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国际上,它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为解放而斗争。

2.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继续追剿国民党军队残余;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彻底解放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3.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变革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③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

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三次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三次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社会)。

容易讨论的问题

1,中国* * *产党领导革命建设的历程。(三大事件)

第一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件大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第三件大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2.中国* * *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启示。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奋斗;抓住机会发展壮大自己;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你认为结束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列出至少三项)

主要原因:中国* * *产党的正确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国际社会的援助等。

4.对成功道路探索的理解:

(1)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符合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走有自己特色的革命道路,学习外国的长处,但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

(2)中国* * *产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的革命实践证明,只有* * *生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5.从勘探错误和修正中获得的理解:

(1),中国* * *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2)中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错误,每一个错误都成为革命和建设的新起点。

中国在1978之后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你认为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中国* * *生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有利的发展机遇;稳定的政局和社会环境。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国家奋斗了60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没有* * *生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正视各种困难和挫折。

从近代的屈辱,顽强的抵抗,到今天的辉煌,你从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落后就可能挨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成就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不断发展经济、教育和科技,以加强军队建设,提高综合国力。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 * *生产党的正确领导;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促进科学和技术;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全国人民的努力等。

10,如何看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争取和实现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2)只有中国* * *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3)国家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⑤贯穿科学发展观,⑤中国崛起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1,全球化的开始——新航线的开通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也促进了海外扩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2.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三次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服从西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各大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3)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经济全球化成为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容易讨论的问题

1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问题;

全人类面临全球性挑战:战争、人口、环境、资源、毒品、传染病、艾滋病、核扩散和恐怖主义。

解决办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教育和投资,保护有限的资源,加强禁毒和反恐,加强国际合作,重视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世界寻求合作的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命运息息相关。因此,所有国家应该共同努力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同样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反恐、能源、环保、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所有主要国家都必须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3.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当然也有利于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科教兴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中国政府应该顺应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等等。

4.中国应如何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

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国际经济合作,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对外开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但也要警惕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你能从“闭关锁国”和“改革开放”的结果中学到什么?

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国际地位,取决于其综合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坚持开放,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7、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制改革。②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让民众获得更多的直接和间接利益。(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树立信心。外部措施:①促进出口,缓解出口企业困难,需要发达国家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加大技术转让。(2)加强国家间的合作,采取措施应对。

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现实一点;勇于探索创新;扩大内需(各种家电、农机、汽车等。,由政府补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改善人民生活等。经济发展、互利共赢、务实合作。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和人民充满信心的原因是什么?

30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不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增强了应对危机的合力;人民的信心、创造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应对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大无畏、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10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立足本国,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综合国力;扩大内需、自力更生、科技创新;加快完善经济立法;加强国际合作,同舟共济,应对经济危机。

11当今,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危机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你认为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政府推动办公项目解决失业问题;敢于探索创新;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发展教育和科技,走科教兴国之路;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2从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为应对危机和挑战所采取的措施中,你得到了什么?

成功应对危机和挑战,才能促进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否则就会阻碍国家发展,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

13谈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理解?

发展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14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深化改革,重视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推进再就业工程。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15罗斯福新政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只有切实保障人民利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实现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三、一国两制确保繁荣;两岸携手讲好故事

1.解决台湾省问题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

2.解决台湾省问题的基本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解决台湾省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容易讨论的问题

1和“三通”对两岸的意义是什么?(航海、邮政、贸易)

拉近双方的距离。有利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

2对中国统一台湾省的看法(必然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完成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从现实来看,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它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省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省提供了范例。

3、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反对分裂、实现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事实表明,团结统一则国富民强,敌对分裂则国弱民穷。

4.我们青少年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义务是什么?

积极支持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3)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和大势所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祖国将会统一。

作为新世纪的主持人,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请大家提个好建议?

加强两岸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加强两岸人员交流。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你从中国历史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什么?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取决于政治稳定和军事实力,还取决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统一是其繁荣的重要原因;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人心所向。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台独不得人心。

八国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发展历程给你什么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说明“两岸良性互动发展”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子:“团团”“袁媛”顺利抵台,两岸双向“三通”实现,汶川地震后台湾省同胞积极援助。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人员往来和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学艺术交流发展迅速,两岸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这种经济和文化联系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结合当前台海局势,简单谈一下发展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

当前,两岸关系趋于缓和,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1你认为台湾省问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试着简单解释一下你的理由。

必然趋势:友好交流、互利共赢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台湾省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一定会实现统一大业。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日益密切的交流与沟通,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全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阻挠和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都将遭到包括台湾省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坚决反对。

考前调整心态。最后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