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冬天和夏天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寅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事件,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242年间发生的大事。因为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时期和东周的历史时期很像,我们就把这个历史时期叫做春秋时期,这个时期不是孔子命名的,这本书也不是主要由孔子创作的。
鲁史家的记载为什么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国家,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农业发展有关,而春种和秋收是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两个时间点,所以很多事情都会以你为中心。
东周时期,农业不发达,农作物产量低。这个国家非常重视土地耕种。春天是农业的繁忙季节,各国都不可能部署大量军队进行对外征服。要优先考虑开荒播种。这一次是对君主执政能力的考验。他需要协调国内资源,处理好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所以很多有影响力的政令都会在这个时候颁布,一些重大的社会变革也会在这个时候进行。春天万物生成,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时期。
到了秋天,收获的粮食可以满足当地人民一段时间的需要,各国的粮仓都会充实起来,农民也会闲下来。这时候就满足了招募农民参军,组织对外战争的条件。
春秋时期,各国一般不会在春季发动对外战争,因为对外战争会大量消耗本国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但是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敌对国家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粮食储备,即使赢得战争,也无法掠夺更多的资源,所以春天会是一个相对和平的季节。
至于秋季发动战争,也是很多国家的无奈。国内的粮食产量不够大家熬过整个冬天,所以必须从国外掠夺,通过战争获取更多的资源,也通过战争消耗国内的剩余人口。那些粮食产量丰富的国家也需要在这期间做好准备。你不攻击别人,别人就会攻击你,那么这个时候的战争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和现代提出的黑森林理论很像。国外的操作就像一个常规的安排。
在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人类像野兽一样为食物而奋斗,但在这个时期诞生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各种思想的萌发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
《春秋》这本书对我国历史有很大的影响。从某个春秋里的笔触,我们可以窥见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什么。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即使在现代,我们也可以通过那个历史时期的记录获得很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