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杨迪皇帝,在历史上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为什么最后被黑了?

导语:杨迪西征是吐谷浑,高句丽三征。前两次吃了亏,第三次对方忍无可忍,最后高句丽投降。可惜,他是亡国之君。杨迪皇帝开凿大运河,方便了南北之间的物资运输,有利于世界和未来的统一。可惜,他是亡国之君。杨迪开创了科举考试,相对合理地解决了选官问题。很有可能是他开创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或者至少是他发扬光大了。

可惜,他是亡国之君。因此,无论杨迪做了多少事情,他最终都是一个亡国之君,这表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对隋朝来说是如此。当然,你可以说杨迪皇帝对现在有所贡献,对未来有所裨益。但这是杨迪皇帝的想法吗?当然不是。早知道我做了这些事,隋朝就灭亡了,我也不会杀了他。

杨迪皇帝不是一个懒惰的皇帝。不用说,杨迪皇帝精力充沛。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率领大军南下,灭了陈楠,完成了隋朝统一全国的大业。他也是世界上勇敢的战士。此后,杨迪开始用各种手段谋求太子之位,把弟弟杨勇推了回来。没有精力真的做不好这些事。杨迪称帝后,在北方看到高句丽是非常不愉快的。

中原王朝乱了这么多年,你们高句丽却能从西汉延续下来。因此,杨迪发动了三次征服高句丽的行动,基本上都是亲征。可以看出,杨迪是一个非常喜欢做事的人。这样一个精力充沛,喜欢做事的人,对世界有什么好处吗?当然不好。皇帝喜欢搞事,百姓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帝后自外征夷四夷,穷而嗜淫,兵老而动,富而繁。

所有公司暂时受到威胁,乞求帮助,放弃宪章,贿赂公众,穷人毫无怨言地被聚集成小偷。皇帝更厉害,天下已劫,罪微乎其微。如果你们不等着听,你们都会被斩首。民转聚众攻城,刑不可禁。皇帝不断使用盗贼,有利于他好色的刑罚。——《隋书》于是杨迪皇帝心血来潮开始开凿大运河。后来,大运河的作用确实很大,但杨迪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

他喜欢江南扬州的浪漫风光,但是走陆路太累了。迁都洛阳后,杨迪下令开凿一条从洛阳到扬州的大运河,以供他游览。他不知道的是,挖这条河需要几十万民工。在此期间,有多少民工死于疲劳,这不在杨迪皇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只想让自己的龙舟在大运河上畅通无阻地前进。杨迪的确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不顾民生代价的皇帝。这样的皇帝统治着世界,家里再多的钱也要花掉。

无论杨迪取得多大的成就,他毕竟是亡国之君。许多人把杨迪和秦始皇相提并论。有些人甚至认为杨迪的成就不输于秦始皇。当然,持有这些论点的人自然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比如,他们都是大一统王朝的杰出君主,都立下了许多丰功伟绩: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此后统一全国的构想一直是执政者最大的抱负。

杨迪首创科举制度,彻底改变了官场被士绅垄断的局面,为后世提供了一种相对合理的选官方法,沿用至今。秦始皇的第一辆车,文同和统一的计量,使全国人民能够很好地沟通和贸易。杨迪是开凿大运河的第一人,这使南北交通得以连接,统一世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秦始皇把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在一起,成为万里长城,以抵御外敌入侵。杨迪皇帝曾三次去高句丽并最终征服了它。可以看出,杨迪和秦始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创造了大秦王朝,而杨迪灭亡了大隋朝。

在过去的九年里,他还被指控为无家可归的小偷。自然也就壮大了一批盗贼,郡县官都是为魏府献身,不惜自相残杀。及杨玄感,帝诛之,九族。特别严重的,破解砍头的惩罚。或者开枪。我被命令吃肉。人民抱怨,世界崩溃。——《隋书》一个是开国国王,一个是亡国国王。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秦始皇虽然做了那么多事情,但是在他活着的时候,秦朝并没有灭亡的迹象。杨迪也做了很多事情,结果隋朝灭亡了。就治国能力而言,两者观点鲜明。甚至有史以来第一次,皇帝杨迪是皇帝谁亲自毁了隋朝。即使他做了很多大事,也无法弥补他在这件事上犯下的错误。

杨迪太急了,什么都堆在一起,隋朝就要灭亡了。杨迪在14年成为皇帝,但他所做的是几代皇帝都无法完成的事情。他个人精力比较旺盛,所以都做到了。以高句丽三征为例,杨迪第一次远征,就花了1多万兵力,用了200多万民夫,代价太大,最终失败。

再比如西征吐谷浑的事,虽然看起来打赢了。但一来吐谷浑没有被彻底消灭,二来也没有真正得到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当杨迪·杨光迁都洛阳时,为了修建东都,每个月要动用200万民工。多么庞大的数字啊。与此同时,杨迪皇帝开凿大运河,300多万民工被派遣,其中几乎一半死于大运河工程。

以至于农民工造反,造反不断。在修建大运河的同时,杨迪还命令人们在运河两岸修建各种亭台楼阁,这样当他停船时,就可以下船在岸上玩耍。这项巨大的工程造成了隋朝的财政赤字。做了这么多事情,消耗的人力物力,就算是几代君王都难以消耗,但是杨迪皇帝只用了14年。结果隋朝成了众矢之的,连杨迪皇帝的臣子都受不了,他不灭亡才怪。

结论:不可否认他很有天赋,但是代价太高了。杨迪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动用数百万人去做一项工程。高句丽的三个标志用了300多万人。挖大运河用了300多万人,死了近200万人。东都洛阳的建设涉及200多万人。这样的大事不是一般皇帝敢做的,就算敢做也不一定能做到。

因为其他皇帝需要考虑一个成本和价格的问题。从头到尾,种落寇,围帝于雁门。我派兵到县城去驻地,援军到了。因此,它是一个贡品。次年,寇马邑复辟后,唐公用兵将其打退。隋朝末年,国内无数人归之,故富强,时仲夏。欢迎萧皇后,放置在定襄。薛举、窦建德、王、刘武周、梁、李贵、高开道等,虽然狂妄地尊崇自己的爵位,但都成了北方的臣民,被他们封为可汗。使者来来去去,在道上面对面。

如果这个项目完成了,会给王朝带来比牺牲这些人力物力更大的利益,那么他们可能会实施。但是杨迪皇帝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事情。他只关心自己的才能,完全不考虑自己有多少钱。仅仅14年,杨迪就失去了文帝留给他的所有财产。再加上民生凋敝,一切都是废墟。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一切都要靠后世的王者重新开始。

参考资料:

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