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大的全国性干旱是哪一年?我想要确切的年份。
在清代频繁的旱灾中,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是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
这次干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到1879,干旱持续了四年。受灾地区为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甘肃东部、四川北部。凌晨的干旱不仅让农产品歉收,也让农村荒芜。饥者载道,白骨满野”,饿死的人达到1000多万!因为大旱主要在1877和1878,而这两年农历的年份又属于丁丑和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午黄奇”。由于豫陕旱灾最严重,它又被称为“于今黄奇”和“于今大饥荒”。
这场大旱始于光绪元年(1875)。今年,北方大部分省份出现了干旱迹象,史静和直隶地区在仲春时出现了灾害。直到冬天。仍然很少下雨。与此同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今年入秋后均遭遇严重干旱。
光绪二年(1876),旱灾加重,受灾面积进一步扩大。直隶、山东、河南是主要受灾地区,北部是辽宁,西部是陕西、甘肃,南部是江苏、安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广大旱区。
史静和直隶地区,由于干旱,全省收成减半。干旱引发蝗灾,从天津北部到?在南方,蝗虫遮天蔽日,吞噬枯萎的庄稼。夏秋之际,由于持续降雨,大清河、滹沱河、朱龙河、南运河、漳河、渭河同时泛滥,导致土地遭受干旱和蝗灾。这一年,直隶省有63个县遭受洪涝、干旱、风雹灾害。
河南省的灾情和直隶差不多。从春天到夏天,干旱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黄河以北的张德、怀庆、卫辉等地,早潜更为严重。入夏后,旱情略有缓解,但张德、卫辉、光州再次被淹,田地被淹。但就全省情况来看,还是以干旱为主。该省农业歉收,产量减少了约一半。所以“有很多穷人缺粮”。仅开封一地,依靠救灾粥厂吃饭的灾民就有7万多人。
今年山东省常年干旱。除了章丘等部分小区域略有一段时间的洪涝外,大部分地区遭受干旱,全省收成不足三分。《山东通志》说,当年该省“大旱,民饥”。据《申报》报道,由于干旱,山东各地的灾民纷纷逃离,闹饥荒或求雨。但是祈求下雨是无济于事的。“忍饥挨饿卖儿卖女的人很多,其苦无以言表”(申报,1876,11二月)。
英烈上虐南方,影响苏北、皖北。从今年春天到年底,一直下雨,海州(今连云港)大片农田和棉田减产或绝牧。干旱引发了蝗灾,秧苗被吞没了。在干旱和蝗虫的压力下,受害者是“无数逃亡和饿死的人”,一些受害者甚至“饿了就捕食别人”,导致“旅行者经常消失,避免缠足”。由于严重的干旱,苏北的社会秩序变得混乱。饥民为了生存,纷纷渡江南下,江苏的苏南、松台、江阴、镇江、扬州等地的地方官绅收留了九万多难民。
皖北的旱情和苏北差不多。入夏后,干旱持续;很多地方连苗都种不了:虽然后来下了一点雨,但“继续晒太阳”。就连补种的庄河也大多死亡;那一年,全省收成减半。在一些地方,没有谷物收成。结果,成群结队的饥民汇成四个逃离饥荒的人。
今年,陕西、山西、辽宁等北方省份也受到干旱威胁。陕西常年干旱,夏秋两季收成不好,冬春两季大部分地方长不了。由于山西干旱严重,秋粮歉收。介休、平遥等县几乎没有粮食收成。在奉天益州(今辽宁义县),因为干旱无雨,饥民多达十万户,广大农民在饥饿中痛苦挣扎。
经过近两年的干旱,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灾情在丁丑年(1877)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尤其是山西省。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折中说,灾区“千里之外皆是光秃秃的土地,饥民达五六百万之众,为古代所未有”(《曾仲祥奏折》卷八)。特大干旱造成山西农村长期大面积减产绝收。连续两年的饥荒让农民的库存变得空空如也,把越来越多的灾民推到了死亡的边缘。饥饿的灾民为了“苟亭之息”而死。,或“取鹅卵石磨成面粉作食物”或“挖白泥充饥”。结果“没几天,泥巴膨胀,腹破身毁,同归于尽。。(6月30日声明,1877)。
随着干旱的发展,可食用之物的枯竭,发生了“吃人”的悲剧。大旱第三年(1877)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是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吃死人肉,有的人活活打死老人或小孩...无情的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河南的灾情和山西差不多。连续两年的清晨,富饶的中州平原变成了千里光秃秃的土地。当年《申报》刊出消息,称河南省“歉收县五十余县,完全灾荒县二十八县”。然而,奉命到河南帮助赈灾的刑部左侍郎袁保恒,到了河南,宣布全省八十七个县郡,有五六百万饥民。
干旱的阴影也笼罩着整个陕西省。大理、朝邑、太阳(今和田)、澄城、韩城、白水及附近县的灾情。极其沉重和悲惨。“饥民不顾一切铤而走险,聚众夺枪夺粮,有的甚至“拦路纠抢,写下‘犯法难,饥民难’”(《申报》,1877,65438+3十月)。
甘肃东部和四川北部也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南江县志》详细记载了川北旱灾:“丁畴旧,川北亦旱,尤以巴(中)、南(江)、通(江)三县为甚...数百里光秃秃的土地,稻苗被烧,米价一天天飙升,而穷人却饱受缺粮之苦:菜糠耗尽。那些拿鸽子往溪里扔石头藐视自己身体的人,天天在野外都能听到。父亲抛弃了他,哥哥抛弃了哥哥,丈夫抛弃了妻子,在路上哭泣...到了冬天和第二年春天,或者全家人安静地死去。大人相食,尸万余。”
今年,直隶和鲁西北,包括史静,以及江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仍然有严重的旱灾。以直隶县为例,仅河间就有两百多万灾民。在饥荒和社会动荡的年代,许多灾民冒着生命危险。在武强县,有受害者组成的“砍刀会”;在霸州、通州等地,许多灾民组织武装,争粮。
到1878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至夏入春以来,旱情仍未缓解;6月份有一段短暂的雨季,然后持续干旱,直到第二年7月。但从整个灾区来看,旱情开始缓解,陕西、山东、河南、直隶等省旱情趋于缓解。然而,经过连续三年的严重干旱,人民群众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各种由干旱引发的人间悲剧并没有因为干旱的缓解而相应减少,反而越演越烈。在山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家庭被自然灾害摧毁。在河南,侥幸活下来的大部分饥民都快死了。“没有肉吃,也没有权力砍人。”还有一口气的受害者,倒地后就是饿狗。在直隶河间府,一些风华正茂的饥民“在接受救济时倒在地上。”今年春夏之交,一场大规模的瘟疫袭击了灾区。河南省差不多十个人病了,陕西省“灾后,瘟疫与道路对峙;山西省十个人中有二十三个人死于这场流行病。
光绪五年(1879),虽然山西旱情依旧,但毕竟从东起陆贽,西至陕甘的广大土地上降下了雨水,干涸的河床重新泛起了涟漪,龟裂的土地开始湿润,重新变绿。干旱已经结束,苦难的岁月即将结束。然而,就在幸存的人们准备重建家园时,一场新的灾难突然降临。这是7月7日甘肃武都发生的一次8级,烈度为11的大地震。受地震破坏或影响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干旱地区。
瘟疫和地震把“丁武黄奇”推到了可怕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到1878,仅山东、山西、直隶、河南、陕西等北方五省受旱,分别为222402和331,共955个县。整个灾区受旱灾和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1.6亿至2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1万人左右;至少有2000万人逃离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参见李文妹等人的《现代中国的十次饥荒》)。
清末的特大旱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清朝官员一提到这场旱灾,就称之为清朝“230余年末的悲哀和闻所未闻的悲痛”,说是。古代才有的“大□奇祸”。今天回想这场天灾,依然令人毛骨悚然。然而,我们对这场自然灾害的叙述并不满意。除了感叹,我们更需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