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英国的传统教育是“绅士教育”,但为什么英国会侵略这样的国家,成为历史上的“殖民地”?

就文明问题而言,地理大发现实际上是“文明”的大发现,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欧洲文明的大发现。欧洲人在发现世界各地大量落后民族的过程中,建立了对人文世界的新想象。爱德华·萨义德研究了《文化和帝国主义》中的“想象的地理和历史”,这种想象经常反映在殖民探险家讲述的故事和小说家的作品中,并指出这些想象会通过夸大本土和遥远地区的差异来加强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虽然欧洲人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历尽艰辛,但这些“发现”的成果和对人类世界的新想象,让他们觉得自己鹤立鸡群有多好。相反,“它也成为殖民地人民确认自己身份和存在的一种方式。”

殖民地人民,在浩浩荡荡的欧洲船只面前,证实了自己的野蛮和落后。结果,一个新的世界历史被打开,一种新的民族国家关系被建立。虽然文明与野蛮之分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意识,但在古代中国和古罗马,“中国人与外国人之分”、“文人与野蛮人之分”等概念都很流行。但此时文明与野蛮的区分和古典文学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结论。在古典文学的论争中,文明一方基本上对野蛮一方的要求除了“远离人群”和“边境安全”之外别无所求,更希望永久限制其与长城的交往。这时,文明的一方就会对野蛮的一方进行侵略、统治和剥夺。

马克思、恩格斯在《生产党宣言》中从经济角度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善和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带入了文明。它的商品价格低廉,是它用来摧毁长城,征服这些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所有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的地方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也就是成为资产阶级。总之,它按照自己的样子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

殖民反映了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对比。大多数来自殖民地国家的移民在殖民地享有比当地居民优越的政治权力,具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和民族歧视。这对土著居民的人格和尊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殖民地的宗教、文化、经济、生产力在殖民化的影响下一般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往往成为殖民者彰显尊严的借口。他们通过给殖民地带来文明、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工具来冒充救世主,以此来掩盖自己侵略、掠夺、剥削、压迫的本质和自己错误的立足点。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从这个意义上讲,殖民地人民是不会欣赏的。一旦人民民主意识觉醒,民族意识加剧,争取殖民地独立的斗争愈演愈烈,殖民地的格局和成果,以及生命财产,甚至被极端的做法摧毁,造成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