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文化产业园发展的六大举措

目前,园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六项措施:一是以历史文化打造品牌理念;第二,以创新的理念丰富品牌内涵;三是以历史建筑延伸品牌文脉;四是以多元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第五,加强服务,树立品牌意识;第六,保护产权,夯实品牌基础。

(一)创造具有历史文化的品牌概念。

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大量优秀的历史工业建筑浓缩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反映了不同时期上海工业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泰康路210弄是田子坊的主车道。这里原本是一个有小澡堂、小面厂、小仓库的巷厂,成了外来人口的聚集地。在这里如何创建和管理一个品牌?这些旧厂房和仓库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适合内部重建,可以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独特的资源。

田子坊很小,但历史上徐悲鸿、张大千等人都在那里住过。论地理位置,1934曾是“华阳”结合区;小巷里的小工厂,也有过繁荣的时候。历史文化成为田子坊“品牌”的概念。1998陈逸飞先生从海外归来,定居田子坊,为田子坊的品牌形成奠定了基础。2001大画家黄永玉来到陈逸飞画室,愉快地为泰康路210取名《田子坊》。从此,田子坊成为“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发源地的代表。

在“田子坊”的正方形上加一个“土”字。取其谐音之意,表示“田子坊”是文人、画家、设计师的聚集地。田子坊由几个李和方(、、方、志诚方、平原方)组成。成立于1930,当时是“华阳”交界地区。著名画家汪亚尘夫妇曾入驻志诚广场隐云楼,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学院和美术家协会“丽舍”,成为田子坊文化积淀的最初起源地。

之后,田子坊在商业运营中开始注重创意产业的打造,原有的“城市工业大厦”开始进入“创意产业”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目前,田子坊聚集了各类文化企业,包括画廊、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文化策划公司、电影公司、音乐工场等文化产业;从制作方式来看,主要是独立绘图、独立设计、独立制作。

从1999开始,泰康路艺术街的开发,通过15000平方米的闲置厂房、仓库,旧厂房(上海人民针厂、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苏中经销厂、上海新兴皮革厂、上海纸杯厂、上海华美无线厂)的转让置换,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从事创意设计的艺术家。泰康路的定位,经过探索,田子坊文化产业园的效应逐渐显现。浓郁的艺术时尚文化气息从老厂区蔓延到附近的石库门民居,公园从工业厂房靠近周边居民。2005年,紧邻田子坊的志成广场更名为二井巷,开启了具有历史文脉的田子坊石库门文化创意项目转型之路。到2011,10,217户迁出,开设文化创意设计、画廊、工作室297家,创造就业3516人。

利用现有建筑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平台,也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旧工业厂房和仓库利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保存注入时尚元素,使旧工厂成为现代城市的新景观,也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是城市历史和未来的良好范例。

1,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大部分岗位面向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帮助政府缓解就业困难。

2.老厂房得到了盘活,使老厂房、仓库、小巷、房屋的价值得到了提升,提高了黄浦区的综合竞争力。最终是厂房租金,政府税收,工人就业,创意产业发展,居民受益,环境改善,区域品位提升。

3.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企业入驻。不拆房子,不住新房;利用老房子,搞文化;老邻居和新企业;情相近,共荣。推陈出新,开辟另类文化产业之路。

(二)创新理念,丰富品牌内涵

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田子坊建立了精干高效的办公室,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构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普通园区的管理机制。在工作职能上,坚持创意园区特色,以招商引资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标准,使管理职能法制化、规范化、国际化。创新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探索成长阶段,田子坊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发扬开拓、开放、改革、发展先行的精神,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敢为人先,创造了全国、全市多个第一:田子坊创办了全国首家自费创意产业园;建立了上海第一个中外创意人混居的创意园;实施了利用城市旧工厂发展创意产业的第一条道路;建立了全市首个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示范区;成立了国内首个由创意企业自发组成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第一个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创新导致繁荣,保守导致衰落。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发展经济,这是田子坊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最成功的“秘诀”。

当田子坊迅速进入转型发展期,园区规模开始扩大,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如何加强对园区和文化产业的引导和管理,成为影响田子坊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由区发改委牵头,从统筹、管理、协调的角度提出“1+3”的管理模式。“1”指田子坊联席会议,“3”指田子坊管委会、田子坊发展促进会、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

田子坊工作联席会议由区长、常务副区长和其他副区长召集,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的职责主要包括讨论决定田子坊的发展规划、管理体制、改造保护、产业发展、公共安全等重大事项,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责任,协调田子坊管委会、田子坊发展促进会、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在工作推进中需要协调的事项。联席会议建立了例会制度、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和巡查制度。

田子坊管委会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人员组成,负责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公共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拓展功能,扩大品牌效应。田子坊发展促进会是由政府、社区、居民和原居民代表组成的自律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由政府推动,由田子坊相关利益方组成。它受政府委托,履行特殊的管理、服务和协调职能。永业田子坊物业管理公司是由永业集团投资成立的。其职责是加强房屋修缮管理,改革公有房屋租赁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整合公共设施和社会资源。田子坊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结合城市“软转型”新道路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春风,田子坊注定成为上海的新名片。

(C)以历史建筑延伸品牌环境。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田子坊也在走向成熟。浓郁的艺术时尚气息正从田子坊的老厂房向附近的石库门民居蔓延,一种保护历史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模式由此诞生。创意地产的核心理念和运作是传承历史,创造未来。创意地产和城市经营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发掘和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中创造无限的创意价值。

实践再次证明,田子坊这片历史感极强的土地,给有创造力的人带来了新的灵感、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她让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和自由职业者享受到一种集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于一体的生活方式。

田子坊的石库门,原名志成坊,是上海老居民自发卖给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居民拿出一部分租金租房。这种开创性的工作也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居民个人积极参与田子坊的品牌建设。这种模式让居民受益,保护了历史建筑,延续了历史文脉。同时,田子坊品牌升级,创意产业发展。

(四)多元文化,扩大品牌影响力

田子坊不仅有陈逸飞、尔冬强、王、等著名艺术家,还有新加坡陶艺家郑毅、美国陶艺家吉米、法国设计师卡罗琳、南斯拉夫摄影师龙法伯、丹麦人申翠娜等一大批“洋人”艺术家,为田子坊的逐步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田子坊开业的时候规定,外地人和海归的房租优先。其宗旨是聚集多国、多文化、多风格的国际多元化文化产业。把田子坊打造成一家一风格,一店一特色,一景一精彩。目前田子坊的品牌有:

“逸飞”环境艺术设计;尔东强的《汉源文化》;围巾设计“桑兰”;服装设计品牌“易慧”;香港工艺设计“迎驾坊”;郑毅的《乐天陶社》;澳大利亚咨询公司“Suzaarz”;澳大利亚邮政公司的广告平面设计是“我自由了”;

丹麦家居软装设计“Jooi”;美国室内设计“MAXK”;美国装修设计“卓柳悦系”;美国环境设计“SURV”;日本环境设计“角王设计”;日本和服设计“伊曼洛”;德国珠宝设计“快乐色”。

许多国家的文化为田子坊的建筑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来自多个国家的人才为田子坊带来了最新的国际商业模式。跨国企业的聚集扩大了田子坊品牌的知名度,形成了历史与现代、人文与环境、形态与功能、经济与社会、多元文化共存、和谐发展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五)加强服务,树立品牌意识。

服务也是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自成立以来,田子坊确立了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倡导情感服务,努力实施亲商、安商、富商工程。成立初期就明确提出“政策不足为服务,硬件不足为软件”,倡导“每个人都是投资环境,每个人都代表开放形象”、“服务招商”;后来又进一步提出“诚信服务、规范管理、降本增效”;并逐步形成了“三大服务体系”(入驻企业工商注册一站式服务、创意工坊装修过程全方位服务、入驻企业物流定期服务)。他还成立了“马上就办”办公室,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两问终结制”。开展个性化、契约化服务,量身定制服务内容,实行“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让所有居民感受到一切便利,让创意园成为生产和交易成本最低的区域之一”。有了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的品牌,才能创造魅力。有了这种魅力,就有了不可抗拒的招商引资的诱惑,就能像强磁铁一样吸引中外创意人士。

(六)保护产权,夯实品牌基础。

为加强文化产业园知识产权保护,2009年,由田子坊园区23家文化企业共同发起的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正式成立。创意企业自发发起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上海乃至全国尚属首次。是田子坊针对品牌建设推出的新举措。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在成立致辞中指出,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成立,开辟了上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途径,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新举措。它将成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田子坊“知识产权联盟”的成立,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不再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企业自身也行动起来,肩负起知识产权保护的重任。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抄袭省事”的盲区,从而形成法律与自律同步、打假与拒假合力的良性循环。

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区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将吸引更多的创意企业参与到这一行业自律组织中,有效解决集聚区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将其打造为品牌,开始探索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之外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发现机制、协调机制、评估机制和快速处置机制, 努力打造黄浦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积极推进黄浦新一轮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