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窑的历史渊源

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平和鲁西等地农民起义声势浩大,知府王阳明自两省派兵平定太平乱局。后来是一个安定的地方,选了随军的士兵和当地人民建立和平。其中,江西士兵是许多陶瓷工匠。

据记载,从明朝郑德十四年(1519)到崇祯六年(1633),* * *江西有13人主政。在当时漳州月港海上贸易蓬勃发展,瓷器是对外出口的商品,这些任命的县令对瓷器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予以扶持。从平和采集的瓷器样品来看,其胎釉虽与其他窑口不同,但其模印或表征手法、成分与景德镇窑制品如出一辙,这也是它有时与景德镇瓷器相混淆的原因。

“虽然明朝实行海禁,但在隆庆元年(1567),只开放漳州月港对外贸易,并设置专门机构。”研究员甘说,就像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荣导致了德化窑和窑址建筑的繁荣一样,粤港的繁荣也导致了漳州窑的繁荣。但到了清代,海外贸易被禁止,漳州窑和福建很多窑一样,在清初开始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