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星红旗是怎么来的?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中国国旗图案的含义: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与高为三比二的比例。旗面左上方饰有五颗黄色五角星。一颗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的十分之三,排名靠左;四颗星较小,外接圆直径为旗高的十分之一,环拱在大星的右边。旗杆套是白色的。?

红旗象征革命;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着中国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四颗小星星象征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黄色用于在红色背景上显示光线,黄色比白色更明亮、更漂亮。四个小五角星各有一个尖朝向大星的中心,表示围绕一个中心的团结,在形式上也是紧凑美观的。

五星红旗,中国的国旗,直到清末才在中国历史上正式颁布。1949年7月由曾设计。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成立,使用了四种国旗,即三角形黄龙旗、黄龙旗、五色旗和到处都是蓝天和红旗。此外,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局势动荡,一些割据或傀儡政权,也就是所谓的“中央政府”,也有自己的“国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旗面大红色,长宽比为3:2。左上方有五颗黄色五角星,一颗大星的右侧拱起四颗小星,各有一角直指大星中心。1,四颗红星对齐,两三颗红星对齐。

基本内容

国旗是代表一个主权国家的旗帜,是西方主权国家出现的产物。16世纪以前,没有“民族国家”或“主权”的概念,所以没有象征一个民族国家主权的国旗。在中国封建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天下非君之地”(《诗经·潇雅·北山》),历代王朝既没有也不需要国旗。

中国在19世纪的晚清时期与西方列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发现在外交场合没有国旗代表中国,清政府在尴尬的情况下开始发行正式的、现代的国旗。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和民国时期,使用三种国旗,即黄龙旗、五色旗和红旗。此外,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局势动荡,一些割据或傀儡政权,也就是所谓的“中央政府”,也有自己的“国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