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织造厂的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仅南京就有织布机3万余台,男女工人约5万人,以丝织为生的居民20余万人,年产值12万两白银。

1958年,红学家周·提出了“再造”一个江宁织造屋的设想。

1984年8月,南京考古人员在大兴宫小学东南角地下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假山和明清早期的太湖石、染料、瓷片、龙纹瓦、砖雕,部分色织染料,以及刻有“清朝雍正年间”字样的瓷碗残迹。经专家论证,为江宁织造院西园旧址。

1992江宁织布房西园遗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项目确定于2003年。

2004年,两院院士吴·制定了改造方案并承担了设计工作。

2009年元旦期间,由吴设计的江宁织布房改造工程,历时3年,耗资7亿多元。建成后将进入空关期。

2013年2月7日,南京江宁织造院免费对外开放。开馆后,江宁织造博物馆下设江宁织造史料展、红楼文学馆、中国云锦展、中国旗袍博物馆四个博物馆。

江宁织造多由皇帝信任的八旗内务大臣担任。称为“江宁织造部”,地位仅次于两江总督。受皇帝信任,江宁织造可以直接为清政府提供江南的各种信息,权力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