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老”的说法是什么?猜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那么黄老研究的所谓道家学术呢?当然,老子是道家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他的《老子》(唐代玄宗时代,又称《道德经》)一书是道家思想最具代表性、最系统、最具体的叙述。庄子是阐述和诠释老子最清晰、最正确的人,也是弘扬道家思想最彻底的人。《庄子》是庄周写的,在唐玄宗时代被誉为“南华经”。其中论证的道理可以应用于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方面。对历史人物的成就,甚至对个人的修养,如修道、养气、立业、处世,都有很大的用处。
这不仅仅是指《庄子》的《内篇七篇》。其实,几千年来,庄子的学术著作历代都在偷偷用,取外篇、杂篇之精华。所以,真正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挥到极致的,是道家的《庄子》研究,尤其是《庄子》中的外篇和杂篇,这是我们在研究《老子》之前必须了解的事实。
现代人对道教的观念是汉唐以后人们所持有的观念。秦汉以前,孔孟的所谓“道”和所谓“儒”本来是不分的,都是一个“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和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和各种哲学。
清朝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说:“世间的道理和事情,古人的书上都有说。现在再写,还是超出了古人的范畴。为什么要多写?”这的确是一句名言。看看当今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和学术方面的著作,都是古人的智慧,甚至,着重说,都是中国的古人说的。因此,纪晓岚一生从未写过一本书,而是编著了一本书——整理前人的古籍,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分类,以方便后世学者学习。他自己的作品只有一卷《阅微草堂笔记》。
正因为他是靠这种态度来学习的,所以他自然读了很多,他理解的也比别人深刻正确。他对道教的学术作了八个字的评价:“博大精深。”也就是说,道教的文化思想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整个文化。“广”是包罗万象的,“细”是精致细腻的境界。
但是,道教的罪恶也是很大的。画符咒、吞刀吐火的艺术都变成了道家文化,还有阴阳、风水、算命、医学、武术等。几乎都包括在内,都属于道家学术。所以虽然“全面、广泛、细微”,但也产生了弊端。
关于拨乱反正的有趣谈话。
《老子》,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表面上看起来很好读。如果从“博览群书,博大精深”的角度来读,就足够我们讨论和阐述了。
也有人说,说到我们的历史文化,所谓魏晋南北朝是研究《易经》、《老子》、《庄子》、《三玄》最热门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是一个动荡的,非常混乱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衰落了200多年的时代。但是在哲学思想方面,因为知识分子的高谈阔论,也提升到了极致,所以有人说“三玄”研究是一部没落混乱的书,因为在每一个没落混乱的时代,“三玄”研究都会特别火爆。这是因为在动乱中,人们的精神失去了希望,他们希望从这方面找到出路。他们更进一步,说这三样东西在本世纪非常流行,说明这个时代当然是衰落和混乱的时代。
其实不一定是他们说的那样。任何对任何事情持不同立场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印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鼎盛时期的汉、唐、宋、元、明、清,都是从“三玄”那里学来的。而且,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条硬性规定,每当时代处于极度混乱和无望的状态时,出来“拨乱反正”的都是道家人物。但是,他们有他们一贯的风格——“成功,成名,退休,天道。”帮助别人在世界上取得成功,或者帮助别人在私人生意上发大财,成为老板,然后渐行渐远。比如商汤的伊尹、傅说,周朝的姜太公,春秋战国的范蠡,汉代的张亮、陈平,三国的诸葛亮,都是道家人物。姜太公和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功成身退”的“天道”;张亮差一点,最后想撤退却没办法,本事不大;至于诸葛亮,他在此事上的立场完全是儒家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恰当的。
唐代的魏徵,明代的刘伯温,清代的范文程等等,还有很多不可知不可数的道教人物。
几十年前,国内有研究明史的风气。其实研究断代史是最难的。如果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研究对象的中心,就有必要关注一下朱元璋本人写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一般历史学家使用不多,确实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在这些文章中,指出有几个道士帮助朱元璋征服世界。其实都是表面装疯卖傻的道家人物。其中之一是周颠,江西建昌人。人们只知道他姓周,却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他经常在街上发疯,他被称为周颠。其实他是学道家仙道的人物。朱元璋试过他很多次,有一次把他放在蒸笼里,盖上大缸,用热水蒸了很久。朱元璋以为该蒸了,就把大缸搬过来揭开蒸笼观察。没想到,他正在里面蒸桑拿,就像现在流行的桑拿或者土耳其浴一样,满身大汗,对朱元璋说:“你好!你的事业可以完成了。好舒服!”朱元璋对他很无奈。但每次朱元璋有难,他都会出现帮忙。像打陈友谅一样,一路跟着。朱元璋以为这个疯子一出现就麻烦了。这次演陈友谅是一场艰苦而危险的战争。他又来了,这真的很烦人,所以他想把周颠沉入河中。朱元璋领兵到南昌,还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果然,在战场上的关键时刻,他帮了朱元璋一个大忙。
这些人物,因为太过神话,大多是写正史的儒家人物。因为他们的传统观念,不包括很多史实。其实在朱元璋自己的著作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史料描述。这里只是一个例子。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
现在回到历史时代。比如汉代最著名的“文化景治”,汉献帝、景帝父子先后,是汉朝的鼎盛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甚至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的,半夜对杨贵妃耳语的唐朝明太祖,都信誓旦旦地要“愿天上飞,双鸟同翼,地上共长,一树两枝。”。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是用早期道家的学术来开一个基金会,也就是“内用黄老,外显儒术”。汉唐,也就是整个历史,是印象最深刻的时代。
可以证明道家学问在“拨乱反正”的契机中具有最重要的价值,我们不能不知道。
纵观近代史实,清军入关,统治了当时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建立了大清帝国。所用之策,领导政治的最高哲学思想,是老子之学。他用的兵法没有关注《孙子兵法》,也没有用其他的兵书,只是简单的研究了一下《三国演义》。
研究老子的学术,并运用到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方面;特别是和建国、开荒时期的关系,一定要把康熙以来历朝历代的东西研究清楚,然后大概就能知道老庄哲学的应用了。
清朝康熙皇帝十二岁即位。当时中国的版图,其实还没有完全被他统治。外面有四个强大的藩镇和诸侯,有大权在握的大臣,他的皇位还在摇摇欲坠。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得以清除内部障碍,平定外部势力,进一步奠定了清朝200多年的基础。由于他60多年的努力,他为促进和平和治理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清朝的成就比汉唐更繁荣昌盛。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动荡的时代大概不会持续太久。按照历史规律的推演,应该是丁卯一九八七年以后,我们的国运、国运才刚刚开始转向康熙、乾隆那样的盛世,而且能持续二三百年。希望现代青年抓住这个机会,所以更需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和理论。
到了现代,大部分人把这本书叫做《老子道德经》或者《老子道德经》,因为这本书前部讲“道”,后半部讲“德”,所以有这个别名,汉唐以来就有这个划分。据唐中宗景隆二年(公元708年)龙兴观在益州所立的《道德经》碑,就是《老子》一书。碑正面刻有《道德经》37章,背面刻有《道德经》44章。此外,在《鸿铭集》所载的牟子理惑论中,有“理在三十七,亦为法老王道经三十七”之说,所列皆出自汉代。可见,早在汉代,《老子》这本书就已经分为《道德经》和《道德经》两部。但是,那些统称老子为《道德经》的人,可能是从唐朝开始就沿袭了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