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港的历史演变
明朝是首都的门户口岸,近代是帝国主义争夺控制权的关键口岸。1858天津条约指定为通商口岸。1882年,招商局在下关设立第一个船舶码头。1897清政府批准南京开埠通商。1912津浦铁路开通后,南京港主要通过陆路和水路中转。解放前夕,南京港区的长江两岸还是自然斜坡,码头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战争使南京港的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南京港务局成立于1954,负责港区两侧的码头和仓库。从1949开始,南京港通过能力为107.5万吨,到1962增加到888.6万吨。1963年,机械化煤码头两台翻斗车(火车车皮整箱翻斗车)开始施工,标志着南京港进入机械化港口行列。到1965,已有两个项目建成投产,使港口年吞吐量达到11886万吨。
1978开埠,南京港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港。1984新生圩外贸港区建成,南京港成为中国内河最大的外贸港口,标志着南京港由以能源中转为主的传统内河港口向开放型多功能江海主枢纽港转变。从65438到0987,中美合资的南京国际集装箱装卸有限公司成立,南京港成为中国最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口。南京港会宁码头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南京港已成为中国内河最先进的专业化散货装卸港。南京港初步成为以能源、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公共码头和货运码头并重,在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综合性港口。
港口功能不断拓展,形成了货运代理、外轮理货、河海运输、港口机械制造、港口工程、车船修理、广告音像、房地产开发、港口加工等多元化产业格局。“为一切货主,为一切货主,为一切货主”已牢固确立为南京港员工的经营原则。港口连续十年被部、省、市评为文明单位。
1992年6月,南靖港加入国际港口协会,成为中国大陆首批正式成员港口之一。
2016年4月7日,南京港与宜宾港投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宜宾-南京”集装箱快运班列首航仪式在宜宾港举行。“宜宾-南京”集装箱以快运方式首航,装载144个集装箱,重约2600吨,包括金属硅和糖。快递直航的开通,将大幅提升两地海运物流效率,宜宾至南京往返航行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成本降低10%。直达快车未来每周一班,同时提升综合运输物流链管理水平,打造西部到长三角的快速水上物流通道。通过宜宾节点,南京港可以将业务辐射到周边省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物流运输,经济交流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