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阙的一生

北宋惠宗大关二年,福雀乡考钟真府解元。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进京试丑进士,位列嘉安府榜,填补了隋朝以来海南无进士的空白。

傅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成一郎,历任韶州、化州知府。他励精图治,“居安思危,常管天下之事”,执政清廉公正,深受人民拥护,政绩卓著,名声显赫。傅确在华少工作多年,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才子,有许多事迹和著名的诗篇。但由于历史久远,史料割裂,近现代史志中关于傅确的记载很少,其情况后人不得而知。傅真任期届满回到李后,桑梓情深,兴办教育。他在彰化创办了兴贤坊,供周边村子的孩子上学。他还用辞官戴银买下八亩盐田出租,每年将收租所得投入教育和培养人才。由于他热衷于传播文化和教育,彰化地区的读书之声在当时流行起来,对海南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年来,兴贤坊几经修缮,更名为兴贤堂。清乾隆年间,州举人傅力劝重修,兴贤堂改为兴贤寺,以纪念符号的正确性。前一段时间,老庙还存在,但已经破烂不堪。傅死后,他的陵墓建在今天东部的四更镇附近。据传说,巨厚村在陵墓建造时并不存在。万户侯福雀忠骨葬于此后,人们纷纷迁居于此,视之为风水宝地,因而得名巨厚村。

自从东方土地从儋州分离出来后,福阙墓被多次破坏。巨厚村原是荒坡,江西移民认为是风水宝地。墓后住在一个叫居后村的村子里,意思是千户人家的村子。清代中前期,当地民众两次破坏墓地,欲建庙造屋,但儋州市五源村600名傅氏宗亲赶至阻止,并上告政府解决。1972年,当地百姓偷墓地重新建房,政府介入,1980年恢复。经过与儋州傅氏宗族人数多次协商,其墓地于1984被东方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上报海南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