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要挂窗帘吃饺子?
说起过年,不能不先说“年”。什么是“年”?相传“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常年生活在海底深处,头上长着尖角。每年腊月三十,他们爬上岸吞食牲畜,残害百姓生命。“年”来了,树会枯萎,草不会生长;一年过去了,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怎么过?年怕红,怕火,怕爆炸,所以年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放鞭炮,让年无处可住,赶紧离开,所以每年过年,人们都有挂红灯笼,放鞭炮的习俗。在古代,中国新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庆祝,而是在“蜡日”,后来成为腊八。南北朝以后,“蜡祭”被挪到了年尾。到了民国时期,改变了阳历,因为农历新年一般与立春相吻合,所以改称为春节。
根据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称为元日、陈元、郑源、元朔、元旦,俗称正月初一,还有香格里拉、郑超、三朔、石三、三元等别称,意为正月初一是年、月、日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节。随着春天的到来,太阳的精神正在升起,万物复苏,新一轮的播种和收获季节即将再次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通过唱歌和跳舞来欢迎和庆祝这个节日。因此,在春节前夕,每家每户都会在门窗上贴上用彩纸剪下的窗花,在户外的门脸上贴上用红纸和黄金写的对联,并在对联的中央挂一个大大的“福”字,以表达庆祝新年和祈求好运的信息。在街上,会有许多男男女女化着妆,踩着欢快的唢呐和锣鼓,跳着秧歌,踩着高跷,跑着旱船,跳着狮子,打着龙灯...
春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这与西方的圣诞节非常相似。春节期间,滞留在外地的游子会从千里之外赶回父母身边团聚。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叫“除夕”,也叫“团圆夜”,这一天晚上吃的饭叫“团圆饭”。传统的庆祝活动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节日的气氛通常会持续一个多月。
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八,煮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十五,鲜花,年画,挂钱,鞭炮等。是为了崇拜神灵而建立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包括饺子和煮糖;腊月二十四——“扫年”,我们开始打扫庭院,洗窗帘、被褥等。清除污物。腊月三十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放哨”。正月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然后走亲访友。亲朋好友见面,要说一些“祝贺新年”、“新年发财”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