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有哪些发展趋势?
绿色物流的本质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轮驱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经济系统主要由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三个系统组成。绿色物流能够有效引导绿色生产,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绿色消费,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的统计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流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7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较上月回落4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中国公路物流运费指数为97.4点,比上月下降1.16%。
2065438年6月至2008年7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统计。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7月份,受高温多雨天气等气候因素影响,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等物流相关指数较上月回落,表明物流商务活动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公路货运指数下降表明高温阴雨天气影响加深,公路货运价格低迷,运输物流企业物流活动放缓。从预期来看,物流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略有减弱,但总体形势依然乐观积极。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扩张,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支撑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目前,中国的绿色物流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绿色物流意识;第二,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不完善;三是高新技术支撑绿色物流发展的动力不足;第四,绿色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五,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发展;第六,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树立绿色物流发展理念。
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首先,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和引导消费者和企业的绿色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企业要改变“环保不经济,绿色要成本”的固有观念。从长远来看,环境保护和企业效益可以相互促进;第三,消费者应该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迫使企业向绿色经营转变。
2、实现政策引导和法规倒逼“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与产业、财政、金融、土地等相关的政策。,与绿色物流密切相关,通过政府绿色采购、财政补贴、税收支持等具体方式鼓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科学引导绿色物流稳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为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制定明确的、可执行的法律法规,实现对物流活动绿色化的统一监管。同时,地方各级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保障绿色物流的发展,尤其是大中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的绿化。
3.用科技创新支撑物流业绿色转型。
加快绿色技术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等主要物流环节的应用。首先,要通过绿色能源技术逐步优化能源结构,为物流业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或者增加新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比如在交通方面增加新能源汽车。其次,加快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配送服务等技术与物流业的融合,有效减少重复物流活动,提高绿色物流效率。第三,进一步鼓励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以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4.完善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持。要通过更新改造,科学整合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和功能,发挥其效能。此外,政府应继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系统化。新增基础设施必须在现有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浪费土地资源。
5.创新绿色物流运作模式。
物流运作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三种模式来实现:物流活动的减量化模式、再循环模式和绿色化模式。减少物流活动的模式通过减少物流活动来减少物流浪费和污染,可以通过产业集群、企业联盟运作模式、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模式来实现;物流活动的回收模式,以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为基础,可以提高绿色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主要通过逆向物流、生态园等模式;绿色模式是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建立绿色指标和标准,从整体供应链上实现所有物流环节的绿色化。政府作为监管者,负责制定和统一绿色标准,企业遵循绿色标准并建立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消费者倡导绿色消费。
6.加强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方面可以从国外引进一批从事绿色物流研究的高级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改善和优化我国绿色物流人才的层次结构;另一方面,要重点实施绿色物流人才培养工程,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涵盖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技能操作等不同类型的绿色物流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