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栈桥的信息与由来

信息:

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海相望,北端与中山路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的重要标志。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位于青岛湾中部,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从海岸一直延伸到海边,素有“长虹遥遥”之称。栈桥始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过1931改造和1985改造,现宽8米,长440米。

在桥的南端,修建了一个半圆形防波堤。防波堤内有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墙,盔顶飞檐,题名“回澜亭”。栈桥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碧海银波之间。沿着桥一步一步,仿佛走进了大海的怀抱;站在亭子旁,层层海浪汹涌而入,拍打着堤坝,击打着万千碎玉;?

入阁,沿螺旋梯登楼,四周是宽敞的大窗户,又是一处怡人的风景,所以“飞阁回兰”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产地:

1891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瑶的陪同下,视察当时的胶澳。回到北京后,他果断向清廷提出,要在青岛一带设防。

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都督章高元在青岛驻扎四个营的官兵。为了方便军用物资的运输,修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为栈桥,于1893完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是灰色的,桥面两侧安装了铁护栏。

1901年5月,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路面,铁护栏改为铁绳护栏,南端钢桥架上铺木板,并修建轻轨将桥体延长至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011 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全部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运输功能逐渐减弱。

1904大港一号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了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对游客开放。1905左右,商业货物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成为船舶检疫和引水专用码头。

1931 9月,青岛市有关部门出资25.8万元,由德国新力洋行承包扩建,桥梁加长至440米。原桥钢木结构改造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桥面铺水泥,桥面高度增加0.5米。

1985年,青岛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改造,将桥南端的透明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变为16排桩,并新建了1观测平台。与此同时,大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被拆除,两边用铁绳护栏围起来,12对欧式桥灯并排立着,外面铺着花岗石。

2013 165438+10月2日,山东青岛栈桥桥体合拢。2014年4月25日,栈桥经过11个月的加固维修后重新开放。

扩展数据:

回澜阁对面的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风景秀丽。这座岛的原名是青岛。这个岛因常年树木葱郁而得名青岛,对面就是黄岛。青岛建于1929,当时也是以此岛命名。距海岸720米,海拔仅17.2米,面积仅0.012平方公里。

百度百科-青岛栈桥

青岛市人民防空办公室-青岛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