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是历史还是虚构?
长安和万里都是历史,但也有一些不同,如下图:
1,高适和李白的个人经历一般都是以历史为背景,但为了增加戏剧的张力,在两个人物交织的过程中做了很多艺术处理。《长安三万里》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电影。如果你是一个对文学感兴趣,对国家有感情,对理想有梦想的动漫爱好者,这三个小时过后,你会觉得意犹未尽。
2.然而,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历史爱好者,你的生活观念是现实的。然后这三个小时你可能如坐针毡,看不到。影片中很多细节都是空洞的,但不会因为与某些历史不符就全盘否定。
3.《长安三万里》是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属于给历史人物赋予新的面貌,借助动画把曾经出现在教科书里的人和事在大银幕上复活。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安三万里》可谓是一部关于唐朝的诗意归途。
长安三万里与历史的区别如下:
1,首先是高适和李白相遇的时间。电影里,二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还不认识。据史书记载,李白、杜甫在游历时偶然遇见了高适。李白43岁,高适40岁,杜甫32岁。既然大家都是诗人,兴趣相投之后,他们三个就结伴而行。
2.那时候李白如日中天,杜甫高适还默默无闻,觉得自己的才华不在电影里。高适第一次告别李白后,在长安遇到了还是少年的杜甫。杜甫在35岁之前从未到过长安甚至高适,也没有在此时出现在长安。
3.这部电影最讨喜的一点,就是从老有所养、老有所适的角度,回忆他和李白的“友情岁月”。既然是回忆,那就证明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所以不符合历史的李白的出现,只代表高适在片中的个人观点。影片中,高适和李白被虚构了三次,只为向观众呈现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