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关于“亚洲革命风暴”的知识点。
背景:英、法、俄、美等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亚洲国家的领土主权,破坏了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使许多亚洲国家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19世纪中叶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都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性质。
特性
二元性。从整体上看,亚洲革命风暴具有反殖民和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2)属于老农民战争。亚洲革命风暴没有涉及先进阶级,也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很多国家的斗争都是打着宗教的旗号;领袖是封建王公或农民领袖;没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纲领。
规模大,范围广,影响面广,客观上相互支撑。
19世纪上半叶,亚洲许多国家都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其他地区如土耳其、伊朗、中国也相继被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材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
19世纪上半叶,在亚洲开展了反殖民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包括五次大起义:反对荷兰殖民者的爪哇起义、反对英国侵略军的阿富汗起义、伊朗巴布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和印度民族起义。后三次起义将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高潮。其中,1857至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是由封建王侯领导的,以印度士兵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民族起义。
总的来说,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虽然各国起义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根本原因是这些起义都是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即大部分是由农民阶级或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不能提出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没有发展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社会的目标。虽然有些起义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各国封建势力的联合压制下,终究难以取得胜利。
一、亚洲革命风暴
65438+
(1)19世纪上半叶,大部分亚洲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2)亚洲国家的下层劳动人民不仅受到本国统治阶级的剥削,还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生活悲惨;一些有骨气的上层人士痛恨国家主权的丧失,希望赶走外国侵略者。
(3)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勾结殖民势力,肆意利用,人民反对。
2.性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3.重大事件:爪哇人民反抗荷兰统治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抗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后三次起义将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高潮。
4.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和当地封建势力,显示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二、伊朗巴布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上半叶,一方面,伊朗不断受到俄国的侵蚀;另一方面,英国等西方大国也在扩大对它的侵略,伊朗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伊朗统治阶级非但不振兴民族,反而苛捐杂税,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经历
(1)1848起义开始时,起义军建立根据地,实行均分财物、均饭制度。
(2)1852年,起义被镇压。
第三,印度民族起义
1.理由
(1)英国殖民主义者以高压手段统治印度,大肆掠夺,导致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2)印度士兵受到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生活条件恶劣,反英情绪不断高涨。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来进行反英活动。
经历
(1)开始(导火索):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将涂有猪油和牛脂的子弹分发给士兵使用;士兵们大多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他们不分别吃牛肉和猪肉,因此感到极大的侮辱。当时,Milat有85名士兵公开拒绝使用这种子弹,并被逮捕。于是,米拉特愤怒的军民首先发动了起义。这就是著名的米拉特事件。
(2)发展
(1)起义军攻占德里,确立末代莫卧儿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起义领导机构。
(2)起义得到广泛响应,形成湛西等几个中心。许多封建王公也加入了起义,成为起义的领导者。
(3)1859年起义被镇压。
3.失败的原因
(1)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就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2)英国殖民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分化起义阵营,如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重组殖民军队,增加英军比例;承诺不侵犯印度王公地主的特权,不侵吞他们的不动产,不分化瓦解起义队伍;与此同时,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被调往印度,残酷镇压起义。
4.历史意义
(1)这是一次由封建王侯领导,以印度士兵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伟大的民族起义。
(2)充分表现了印度人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
(3)沉重打击了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改变了统治策略。
(4)在某种程度上,它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
亚洲革命风暴中的太平天国部分
太平天国起义
(1)太平天国斗争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①太平天国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2)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和繁荣的道路;(三)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2)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抗侵略之道的新思潮萌发。(3)太平天国颁布“天朝天目制”,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太平天国的性质和成就
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主要成果有:①加速了清朝乃至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2)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迅速打破西方殖民者殖民中国的企图。(3)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其领导人主张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然后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计划。⑤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 *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结论。
主观原因:一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广大士兵参加革命的目的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第二个是战略错误。偏师北伐,军事大忌。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扼杀太平天国。
结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伊朗巴布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起义将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