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标志着什么,主要代表是什么?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语言的诞生。有了语言,人们可以有效地组织他们的社会关系,并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新的社会成员,而某种语言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经验和发展中的文化。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文字把声音和它所指的物体分开,也和说话人分开,这样信息传递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文字的种类比口头语言少得多,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频率,容易形成更大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这主要是指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术。毕升,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早在公元11世纪中叶就发明了粘土活字印刷术,但这一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社会信息传播的革命性变化。古腾堡的欧式印刷术带来了现代新闻业,大大加强了信息共享能力,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和政治。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信和广播电视的出现。地球上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充满了无线电信号,人们心目中遥远环境的图像几乎都是通过这种媒介获得的,社会信息得到了极大的倍增。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计算机和电子媒体的结合。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自然资源与其说是人类力量和幸福的主要资源、必要条件,不如说是信息。

扩展数据

信息技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并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的最初方式,而烽火台是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最简单手段。纸和印刷大大扩展了信息流通的范围。自从19世纪中叶,人类学会使用电和电磁波以来,信息技术的变革大大加快了。

电报、电话、无线电和电视的发明使人类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变得快速而有效。二战后,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明,数字通信和卫星通信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电子信息技术,使信息利用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具体来说,人类不仅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两个有相应设施的地方准确地交换信息,而且可以用机器来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和存储信息。机器开始取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扩展和延伸了人的思维、神经和感官的功能,使人可以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新飞跃。

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产手段,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也引起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引起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变化,从而使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也随之变化。

例如,计算机的普及促进了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形成了所谓的“3A”革命。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形成的信息交流网络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金融部门形成的全球金融信息网络,使资金能够克服时差,通过一夜之间的全球流通,大幅增值。跨国公司控制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和国际贸易。

同时,这种制度也扩大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信息的广泛流通促进了权力的分散和决策的民主化。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各种决策中来。这种情况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