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四大流派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自连花生大师入藏后,降服外道(苯教),逐渐奠定了藏传密教的基础。这个时期被称为洪倩时期。此后,经过朗达玛灭佛的波折,灭佛运动遭到破坏后,佛教得以复兴,并逐渐形成了马宁、嘎举、嘎当、萨迦、格鲁、觉囊的传承,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史称后洪时期。
近代,藏传佛教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藏传佛教、佛教、喇嘛教
藏传佛教常被认为是一种带有神秘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一般人们称之为“密宗”或“喇嘛教”,与藏传佛教的内涵略有不同。藏传佛教是佛教各教派的一部分。佛教是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推广的。今天佛教主要分为南传(即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北传(盛行于中国、韩国、越南、日本)和藏传(盛行于西藏、尼泊尔、不丹)。佛教传入各地后,或多或少因为习俗和文化而演变成一个带有地方色彩的教派,但其教义与我们老师传播的并无不同,只是表达方式和仪式不同。
藏传佛教主要分为四大主流派别,即:格鲁派、萨迦派、马宁派和噶举派。在汉语中,这四大主流流派因其服饰和建筑特色,常被称为“黄派”、“花派”、“红派”、“白派”。
俗称“黑教”,是西藏地区苯教的俗称,是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当地的一种信仰,与密宗、佛教无关。Bonism是一种崇拜山川河流的万物有灵论信仰。一些牧师吸收了一些佛教术语和教义。佛教传入西藏后,苯教不如佛教流行。苯教在川北有很多信徒和巫师。
“喇嘛”一词被解释为“至高无上”,用作对任何法师的尊称,相当于遇到德高望重的和尚时被尊称为“大师”。今天,我们称任何一个西藏僧侣为“喇嘛”;甚至在印度,有人称任何一个藏族人,不分年龄男女,都是“喇嘛”,甚至有人以“喇嘛”为姓。这些都是后期的文化变化,肯定和原意不一样。“喇嘛”并不是藏族法师独有的称谓。西藏人称汉地法师为“嘎拉”。藏族的习俗,对于普通僧人来说,叫做“扎巴”。
藏传佛教包含了小乘和大乘完整的戒律和教义,所以也包含了密宗的教义,但并不意味着藏传佛教等同于密宗。秘法只是藏传佛教的一部分。一个藏传佛教的高僧不一定学过密宗,所以把藏传佛教的所有派别都称为密宗是不准确的。
藏传佛教教派
马宁教(又称“红教”或“古教”)
噶举派(又称“白教”)
萨迦派(又称“花派”)除萨迦派外,还有奥巴、查巴、祖巴三个部落。
觉囊派
卡丹帕
格鲁派(又称“黄教”)
希族塞人派别
绝育派
阔绰派
下陆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