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岭的历史故事
梅关的古驿道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依然完好无损。梅关是横跨赣粤两省的天然屏障,这里山势险峻,群峰对峙,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梅关的梅岭是五岳(南岭)之一的大更岭的一段,所以梅岭又名大更岭,一直以梅花闻名。越王勾践之子梅涓曾在此建城,并在山脊上广植梅树,故名。公元前214年,赵伦率经梅岭进入广东,在岭口设立横浦关,又称秦关,是梅岭最早的关隘。唐朝开元四年,张九龄命人用两年时间扩建古道,宽2-4米,长8公里,用青石和鹅卵石铺成。
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为砖石结构,古朴宏伟。北门槛的“南粤雄关”和南门槛的“岭南第一关”是明朝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捷题写的。在观楼北侧,有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楷书“梅岭”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清朝康熙年间南雄知府张凤祥所立。梅观古道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其迷人独特的梅花风光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赏梅、题诗、刻碑,真是“一路梅花诗”。开国元帅陈毅也在这里写出了代表作《梅岭三章》。
景点;凌洁桥是古驿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为单孔石拱桥,位于梅山水上,地势险峻,水深。该桥长8.5米,宽3.65米,高1.3米。它是由麻石制成的。传说在过去,这座桥上盖着一个瓦棚,用来遮风挡雨。这座桥两边的石头上仍可见柱孔。它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明朝弘治年间朱华捐资重建。当时,县长记下了它,并命名为凌洁桥口。
梅岭驿舍,又称“驿舍”,是古代官员、驿使住宿和交换车马的地方,也是传递军事信息和消息的机构。据记载,在周朝,中国在主要道路上建立了一座建筑,为过去的官员和邮递员提供住宿。邮政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留下的遗址和文物并不多。古代的驿站主要起着接收信件信使的作用,我一封信要传递好几天,所以被称为“一封家书抵得上一吨黄金”。梅岭岗,又名大禹岗。县志:水城南20公里,山峦起伏,山峦高耸,北面老客栈镌刻“梅花国”。到了明清时期,客栈搬到了城市的驿门。说水马帖。“陆上有车马,水路有红船”。驿馆里还有一个驴棚,80人由马夫送,还有几艘红船和20匹马。重建的梅岭邮政所由县人民政府于1991年建成。遗址位于凌洁桥东,梅岭脚下,据说是古下马坪。坐在一栋东西向的仿古建筑里,是客家翻屋设计,分为两部分,前部是曲折的走廊,后部是几根柱子组成的半圆形房子。在走廊和房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庭院。大门是歇山顶,黄玻璃,红漆粉柱,对联:南安断水半,即梅城山花。
云起亭,原名半山亭。始建于宋代,在光绪十三年(1887)南安知府周浩重修时更为著名。云起亭是梅岭风景区的景点之一。此馆建于1991,由江西省旅游局出资建设。占地27平方米,六边形,边长1.85米,亭高7.44米。周围有栏杆和水泥长凳,供游客休息和欣赏风景。亭顶和地面镶嵌梅花图案,轻盈美观。亭柱对联,清代亭联中记载:来南饮水,回仙携云陵北。在这个展馆的原址上,建造了一个“梅捷馆”。它是为了纪念1946年蒋介石访梅岭而建的,但是老百姓对它非常不满,因为建这个亭子是为了搜刮民脂民膏。因此,“梅捷馆”建成后不久就被人破坏了。
俞将军庙位于亭和梅关中间,在古驿道往西几十米的一个比较开阔的山坡上。俞将军祠是为了纪念汉代俞生保卫梅岭的功勋而建的。俞将军姓俞,名景。汉朝丁原五年(112),船将军杨普关照南越后,为了巩固南疆,他和兄弟们在岭北驻军,建大禹城,守梅岭。因为他是老大,所以被称为大禹。他死后,这里的人们修建了神龛来纪念他的功绩。大余县原名大余,美陵称豫陵,以纪念玉笙将军。
相传庙址原是汉朝驻军扎营的地方。1991年,大余县人民政府选择此地修建将军庙和朝寒台。神社是古色古香的寺庙式砖木结构,三开间,90平方米。正殿有俞将军塑像,神龛前的柱子上镌刻着对联:
可能没有梅花,就说说将军的姓;从今以后,我可以路过广东,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忘记总理的浪漫生活。
神社前几步,有一个水泥台,四周是石栏杆的厨房,名曰汉台,相传是汉朝安禄山的升旗处。古代的升旗和今天的差不多。升起军旗表明这是一个驻军营地,也是体现士兵对朝廷和国家忠诚的一种形式。
梅关楼位于梅岭山顶,以“合南北天”之势屹立在梅岭分水岭上,故有“一步跨两省”之称。在古代,这里是没有关联的。先秦时期,梅岭是楚国的“南大门”,又称“南大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这里建立了横蒲关。旧址位于这条熊昱公路上,被称为小梅关。今天剩下的美馆建筑叫大美馆。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冠创建于宋嘉庆八年(1063)。县志:“江西有惩南安军之权,蔡亭立于梅关,以分江、广之界。“因梅关战乱,关楼大修,现存残关楼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重修。以前的关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瓦顶,下层是城门。如今,楼上已经坍塌,只剩下大门紧闭。门口深5.5米,宽3.5米,高3.5米。门口两侧有大门和插销孔,可见有几层重叠的门。真是“一人之力,无敌于天下”。城门上,南北都有石碑,南面石碑上的题字是“南粤雄关”四个大字,没有任何署名。城门两旁,有对联写着“愿行人止渴防暴。".是光绪初年李华在《明廷》中的一个题目。北门石碑上镌刻着“岭南第一关”五个大字,落款是明朝万历年间南雄知府姜的亲笔签名。东边是唯一能爬上这座建筑的小径。西侧3米,立着一块巨大的红色石碑,石碑上刻着汉字“梅岭”。碑高2.7米,宽1.2米。是清朝康熙年间知府题写的,字苍劲有力。
梅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岭南北自古就是古战场,历史上很多英雄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近代,孙中山率领的北伐军经梅关进入江西,毛泽东、朱德也率领红四军攻占梅岭。彭率军与白军在此相持,后与红军一起组织了著名的厂子水口战役,在梅岭地区击溃了白军20个团的围剿。红军长征后,陈毅、项英突破中央苏区,在这里建立了以梅岭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三年。陈毅写下了《登达玉龄》、《偷渡梅关》、《梅岭三章》等辉煌诗篇。
梅关在古代也是一个收税关卡,设置税卡和厘金卡,征收南北货物的盐税和印花税。在封建时代是国库收人的重要场所。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年间,大玉岭的营业税比武昌关高一倍1200。可见,梅关税卡在当时国库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梅关是一个让人寻古求胜的地方。近期,陈丕显、毛智勇、等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以及李、、于光远、赵忠祥等社会知名人士访问了梅关。影视业还以梅岭和梅观为外景拍摄了《梅岭星火》、《从奴隶到将军》、《客家》等新闻纪录片,因此梅岭和梅观更是享誉海内外。
云峰寺,又名瓜角寺。原庙位于观楼南坡,在六祖祠东面的一片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和张弼的雕像,因此也被称为张公庙,或“张耳”庙,以纪念他们在开辟山脊和修复驿道方面的成就。神龛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只留下一个写有湖南的诗碑。云峰寺有云:帖停骑花下寺门,深盖岭头云。
如今,云峰寺已迁至灵北山脚下,古驿道旁(佛教信众捐赠)。瓜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禅宗里有一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玉山创建一座寺庙来传法。于是,他跑到广东翁源的一个富人家里去讨钱。没想到,这位富翁很小气,不仅不给钱,还出了一个很烦人的问题。他说:“这里有65,438+000套新建房屋。如果和尚连基地都能搬,就算我把自己献给佛了。”郑毅没有办法,只能回到江西。在路上,他遇到了八仙的吕洞宾,看到郑毅垂头丧气。本来仙佛是不受束缚的。这一次,吕洞宾主动问郑毅:“你为什么这么难过?”正一说出了真相。听了这话,卢希安带着正义回到富人家里乞讨。富人看到他们两个,笑着说:“我不是拒绝施舍。只要你能搬走,就是我的施舍。”“开什么玩笑?”卢希安这时要求道。财主哪里知道神仙的本事,马上回答道:“言出必行。”所以卢希安做了他所做的。他拿着木棍挑衅这100的房子,飞走了。就在我要飞过梅灵关的时候,又一个和尚跳出来问卢希安要房子,说:“留一间给我在这里修行吧!”于是,卢希安拆了一间房,放在南坡的空地上,成了瓜角庙。其余99间放在雅山,成为灵岩寺。瓜角寺有一个联合日:
当我挂着号角,我是屋脊的主人,我依然想象着千年的风范;
抬头想问,可放在半山,试管引千枝梅花。
山中藏古寺,人在外疲。
使者在花丛下停骑,庙门深深掩着凌雨头云*大禹山上云峰寺(瓜角寺)的大门。
卓西泉,又名张西泉。梅关有两条古道。一个在梅岭山的北门,现在叫柳祖泉。一处位于南坡,泉水较大,已引入六祖祠。现在已经被当作井水使用,旁边放着一块大石头,是供游客观赏的“盆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