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中国的发展有贡献吗?

正面评价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长期执政的女性之一。她政治手腕干练,尤其擅长操纵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延续了她几十年的生命。慈禧统治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和中国的主权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各种威胁。从捍卫大清帝国的权威和自身权力的立场来看,她采取的措施并不成功,但在历史语境下大多是合理的。为了应对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起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要官员,在地方上发动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工业的开端。在洋务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平定内部叛乱势力,维持了帝制下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打造了现代化的陆海军军备,从而营造了“同治兴国”的氛围。

慈禧的改革方法其实很高明。百日维新的改革太快了。这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庚子年大灾之后,慈禧太后意识到,时局已经不允许她再坚持帝制传统了。所谓“祖法”允许清廷实行各种新政措施。后庚子新政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改官制,预备立宪,废除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校,开办新学校,用庚子的退款建设教育事业。

负面评价

在个人性格上,慈禧以残酷的方式从宫廷斗争中夺权。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驾崩后,刚刚成为皇太后的叶家族,联合恭亲王等皇族发动政变,从以皇族远祖和实际大臣为首的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取政权,处决了其中三人(载垣、端化和)。后来,慈禧太后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专制权力,对政治对手的清洗毫不留情。就连她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和继位的光绪皇帝对她的操纵和控制都相当严厉。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来看,慈禧的施政成果也受到了很多负面的评价,包括1885年取得了镇南对法战争的胜利,成功阻止了法军在台湾省登陆,却通过主动媾和、签订中法天津条约结束了战争,使大清帝国失去了安南宗主权。另外,1895的《中日马关和约》和1901的《中日和约》的缔结,剥夺了中国巨大的利益,是因为1894+0894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1900的义和团运动的大灾难。慈禧的执政和决策在这两起事件的发生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慈禧在政治上很有能力,但她的最高目的仍然是维护清朝对中国的统治。上面列举的几场羞辱国家和权力的战争结果就不一定了。其中,乙酉清法战争和中日甲午中日甲午中日甲午中日甲午中日甲午战争比接受和谈的屈辱条件更为有利。但是,虽然继续战争的结果会打败当时一片混乱的法国,或者搞垮当时国力即将耗尽的日本,让中华民族有一个更好的结果,但很可能满清中央政府会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失去权威,走向崩溃。慈禧作为最高权力的负责人,拒绝取消短视的议和接受曾经维持了300人的屈辱,不仅体现了她的政治能力,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对辛丑和约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依然没有明显收敛,使得晚清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雪上加霜,民生凋敝。

贡献:改革新政,重用汉官,兴办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