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热如何走出“琼瑶”时代?
一位朋友说了一句话:我发现现在的这些历史学家看起来都有点像黄仁宇。
黄仁宇的套路有点野,不被正统认可,但史料有些扎实,有自己的历史观。黄仁宇先生用文学的笔墨书写历史,但他仍然严肃地谈论历史。
正如有人评论的,今天的文艺娱乐作品都是以“戏说”历史为基础的,是文人的历史观和消费时代的嫁接。
让我们回到历史热。
天气很热,而且总是很冷。现在的历史热是市民文化和消费的变种,可能和历史研究本身关系不大,和出版市场有关。它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张爱玲热”、“余热”、“小妇人散文热”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文学热的出现到历史热,似乎整个社会的理性思考能力都在日益提高。其实并不是。从《明朝那些事儿》到《品三国》《明后十六年》,我们都摆脱不了插科打诨,说宫室之变,破译秘笈,煮麻辣烫,说战争,说女人,说皇帝,说宝藏,其实和过去路边摊卖的东西没什么区别。只是现在出版机构多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旺盛了。所以都放在正规书店和电视台,然后美其名曰:这是全民学习,好事!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舆论尺度在不断自由化。
我更关心的是,如果大量非科学证明的历史进入大众消费领域,虽然可以开阔视野,娱乐人心,但也容易造成历史认知的空虚和文化记忆的扭曲。
当时黄仁宇被称为“史学界的琼瑶”,认为他出身非专业背景,著述不严谨,对历史的处理过于简单化。不过他的文笔还是很严谨认真的。他虽然抑郁,但不为书商所驱使,刻意迎合读者。如今,我们实际上连这样的“琼瑶”都没有。很多看起来热闹的东西,其实只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失去了我们的性格,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