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多大?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8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目前省内这一时期的遗址大概有七八处,其中济南章丘有四处。我国已发现距今7300 ~ 6100年的北新文化时期遗址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此后,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 ~ 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较为活跃,从而留下了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遗址,包括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刘行,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地域广阔。与大汶口文化同为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 ~ 4000年)。龙山文化最早于1928年在章丘龙山镇城子垭发现并命名。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龙山文化时期曾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居全国同时发现的八座城址之首。1961年,国务院公布城子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氏文化(距今3900 ~ 3500年)是继龙山文化之后在山东发展起来的一种彝族文化。目前在济南特别是章丘县发现了几十处这一时期的遗址,城子崖遗址仍然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遗址。在龙山文化遗址内,有一处约654.38+0.7万平方米的岳石文化遗址,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并确认的夏朝遗址。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的商朝,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檀国。西周建国后实行分封制,济南属齐国。在这一点上,谭国依然存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大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济南的文献,作者是谭国的一位医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此时济南仍属齐国。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之战发生在济南北郊马鞍山。邹衍是战国时期齐国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是学派的著名学者。他的墓在章丘。鲁(今长清)人,精于内科、妇科、五脏、儿科,创立了望、嗅、问、感四诊,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郡县制建立。今天,济南市区属于济北县,这是所谓的李夏怡。
汉初设立济南郡,是一个“济南”出现的开始。济南郡位于东平陵(今章丘县平陵市)。汉文帝年间,年逾九旬的济南人秦博士口述了二十八篇《尚书》这篇文章,流传后世。汉武帝的博士弟子济南,最终被派往匈奴和南越,为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东汉为济南之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丞相,政绩颇可圈可点。小汤山郭墓碑寺位于长清县孝里镇,是一座建于东汉时期的古建筑。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室内画像和题字被列为国家书法艺术古迹。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处于战乱状态。金永嘉年间(307 ~ 312),济南县治由东平陵迁至历城。从此,历城成为济南的政治中心。
进入隋唐,社会趋于稳定。文帝三年(583),改济南郡为周琦,统治地仍在历城。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兴盛,留下了许多佛教名胜。主要遗存有黎城六部四门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以及千佛山、铜山、韩愈、陇东等地的石窟造像。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与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北魏的长清灵岩寺,在唐代备受推崇,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高僧、长庆易经,宣大庄后赴印度取经,翻译佛经100余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朝建立后,济南被称为周琦。惠宗政和六年(1116),升嵊州为府,周琦时任济南府。社会的长期相对稳定,使济南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以“济南如江南般潇洒”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曾巩任冀州知府时,闲暇时饱览名胜古迹,所到之处,总要赋诗写文,为济南山水增光添彩。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在济南建立金帝坊政权,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1161年,爆发了耿静、辛弃疾领导的农民起义。随后,杨领导的红衣军和起义军都在济南活动。南北宋之交,济南的“二安”相继在文坛成名:词人李清照(易安),其词真挚、深刻、新颖,艺术风格独特,被称为“婉约派”;辛弃疾是一位"豪放"的诗人,他不仅是一位为国家统一奉献一生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苏信”。
晋代,济南仍属府,隶属山东东路。此时城北开凿小清河,直通大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食盐集散地,对后世当地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元代济南为道,属元朝“腹”区,直隶在中书省。
金元时期,济南还是文化繁荣之乡。杜,著名散曲作家,济南人,博览群书,诗文俱佳。曾多次随作家元好问游历济南。游遍济南后,袁浩文写下了“赞叹济南好山水”、“做一个有心的济南人”等赞美之词。到了元代,济南文风日益兴盛。著名人物有宋辽金史官章启炎、武汉陈、康,戏曲作家刘敏中、张等。张,济南人,散曲成就极高,至元代达到顶峰。画家,湖南人赵萌,元至元二十九年(1293)任济南路总经理。在任三年间,他留下了许多诗词和绘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鹊华秋色图》,成为名作。地理学家于勤,宜都人,也在济南做官。他游山玩水,看望老人,考察齐的风土人情,完成了著名的地方志《程琦》。
明初一度设置山东省,济南为山东省省会。它是山东政治事务部、总指挥部和省司法厅的总部。从此,济南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清代济南仍属山东省管辖。
明清时期,济南经济发展迅速,清代康熙以后,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城市。相应地,文化事业也相当发达,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边贡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质朴无华而著称。“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是文学复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在明代文坛影响很大。著名剧作家、章丘人李开鲜,传世之作如剑。周永年,清代著名学者,历城人,是《四库全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而马国汉则用毕生精力完成了《韩愈山居藏书楼》,成为中国藏书楼的一部壮丽杰作。余汝旭、邦才、和余都是文坛上的名人。
1840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涌入中国,大肆杀戮掠夺,济南也未能幸免。1897年,德帝国主义占领胶州湾,然后强行修吉焦路,从胶澳(今青岛)直达济南。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工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11年底,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这一时期前后,德、日、英等国相继在济南设立领事馆,开设银行、商店、教堂、学校、医院等。,济南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立足点之一。然而,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一直受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义和团领袖朱曾在长清居住。在“天下义和团兴清灭洋”口号的鼓舞下,济南城乡反帝爱国运动达到高潮。
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原为戴北路,1914更名为济南路。济南成立于1929。
民国以后,济南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济南各行各业大罢工,大罢市,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秋季,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学生王尽美、山东省第一中学学生邓恩铭成立共产主义社团,在学生中发起组织进步团体“立信社”,创办双月刊《立信》。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次年5月,中国共产党济南独立小组正式成立,王尽美任组长,9名党员。到1927年5月,济南建立了金昌、一中、一师等20个中共支部,党员发展到50人。中共济南党组织成立后,不仅领导了济南的工人运动,而且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和其他形式的革命斗争。1928年,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五·三惨案”。中共济南党组织立即号召人民起来誓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组织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济南市委派遣党员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到山东各地参加抗日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在中国的领导下,济南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开辟了南部山区的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济南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8年9月24日,济南被解放军攻克,解放了。济南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大、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政协、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均驻济南,济南继续保持山东省政治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