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古村落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村子后面的山里有一只妖狮。天宫太后得知,将妖狮化为石头,连下三把锁锁住风水。至此,金家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村里至今有一套完整的保存完好的旧家谱。据村族谱记载,公元前121年,氏族始祖金日磾为匈奴太子修土,驻守武威放牧,随浑王浑邪回汉。汉武帝封马坚为侍郎,封他为晋。
唐朝时,金家为了躲避黄巢之乱,选择了南溪,并带领族人在此居住,至今已逾1120年。村后石狮旁有一条古徽路,通往江西浮梁。也许,村民们曾经从这里买过茶叶。又累又渴,我在路亭休息了一会儿。我和所有徽商一样,用的是路亭的米和水,回来的时候加满了。匈奴人的野性和斗志逐渐褪去,留下的更多是徽商的儒雅和淳朴。寨子里的房子大多是白墙灰瓦的马头墙,有门有脸,和皖南没有太大区别。只有一座建于元代的瞭望塔还保留着一些匈奴民族的烙印。
匈奴人骁勇善战,平时住在城楼防备敌人,除了迁徙打仗的时候。这座塔的墙壁之间的夹角只有60度,像一把利剑的锋利的边缘刺穿蓝天。墙很厚,门窗很窄,枪眼里似乎随时能射出一支箭。也许,寨子里的匈奴后裔曾经巡楼,也许和外敌激战过。如今这座瞭望塔已被废弃,只有屋檐上鹰状的瓦片还在默默诉说着匈奴人过去的心事。
大成宗祠,建于明代,为进士宗祠,门楣高大,山墙高耸,占地1.200平方米。明清时期,金家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很多人在朝廷做官。祠堂内有99根柱子,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我不知道我是想和皇宫竞争,还是另有打算。据说匈奴后裔原计划在祠堂建100根柱子,却被通风报信。只有锯断其中一根柱子,使它不会倒在地上,他们才避免了一场抢劫。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柱子上的雕刻有龙的形状,石墩上的图案也透露出匈奴人的尚武特征。也许,匈奴人的心思只是想像雄鹰一样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和草原。毕竟寨子里的人没有飞走。他们定居下来,过着悠闲的生活。逢年过节,村民们像大多数皖南农民一样,在祠堂里自娱自乐,唱着柔和的古画戏和黄梅调。然而,在村民的脸上,你可以隐约看到匈奴人的特征。战士的声音渐行渐远,这些游牧民族的后裔终于在这里扎根。经过几千年的碰撞和融合,他们逐渐与汉人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