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的由来
另一种说法是,城西五里有座山,名叫珠山。相传汉昭帝(公元前86年-公元前81年)派将领屯兵建口,此处。在这座山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泉水,终年不断。这水是凉的,沏的茶使酒具有独特的风味。数百年后,泉水干涸,造山之名逐渐被人遗忘。“竹”和“楼”两个字谐音,所以造山就叫“竹山”。据民间传说,这座山上有两根水桶粗的百年老竹。因此,将“竹山”改名为“竹山”似乎更为合理。但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资料,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这两种说法哪个是对的?李继孚的《元和县志》是中国古代一部丰富而早期的地理学著作。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唐代十路的历史、疆域、山川。一千多年来,全国乃至各县、州、县、村的地方志都是按照它的体例和规格编纂的,是公认的权威著作。这样看来,似乎应该认为李竹中对竹山名称由来的解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县志中并没有黄竹山的记载,目前北乡地区的民间也没有关于这个小地名的说法。同时,李继孚是唐代著名的学者,住在长安(今陕西Xi安)。以当时的交通和科学水平,他不可能到全国各地实地考察,对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核实。因此,我们不能排除信息从一个来源传播到另一个来源的可能性。至于“珠山”之说,即“筑山”,民间至今仍相信城西五里有珠山。可惜史书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不得不认为这种说法似是而非。
由于资料不足,目前无法确定这两种说法哪个正确,只好存疑,一并介绍给读者,请大家自行判断。同时,我希望对此感兴趣的人进一步研究,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至于竹山的疆域,历代都有变动。由于信息有限,我们无法详细解释这些变化。这里只能根据县志的记载介绍一下清代竹山县的范围。县城以东六里到达界山,与房县接壤;南至凌洁480里,与四川省大宁县关山相交,西至草鞋崖120里,与竹溪县河铺接壤180里,与陕西省白河县顺水寺接壤180里,与左集关接壤140里,与云县剑池接壤。东西长180英里,南北长660英里。当时从县城到云阳府陆路360里,水路520里,从省城陆路1560里,水路2320里。由此看来,竹山县的范围大致确定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