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起源和历史

十进制的名称是13世纪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十三世纪,中国出现了小写代表小数的符号。在西方,小数出现得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才首次用小数点作为区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标志。

小数的起源和历史中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十进制计数法,一些实用的计量单位也使用小数,所以很容易产生小数的分数,也就是小数的概念。第一个用文字表达这个概念的人是魏晋时期的刘徽。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他用了尺、寸、分、厘米、毫、秒、突等七个单位。对于下面突然变小的单位,不再命名,统称为“微号”。

宋元时期,小数的概念进一步普及,表达更加清晰。杨辉《每日算术》(1262)中有换算二斤的公式:“求一则隔六二五;二、退位125”,即1/16=0?0625;2/16=0?125。这里的“隔位”和“退位”已经有表示小数点位置的意思了。在秦中,单位放在表示整数单位的芯片下。比如-ⅲ-ⅱ表示13.12英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表示法。

在欧洲和伊斯兰国家,巴比伦的六十进制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一些经典的科学著作也采用了六十进制,所以小数的概念一直没有发展起来。15世纪中亚的阿尔卡西(?~ 1429)是中国以外第一个使用小数的人。欧洲数学家直到公元16世纪才开始考虑小数,其中最突出的是荷兰人史蒂文(1548 ~ 1620),他在《论十进制》(1583)中明确表示了小数。例如,将5.714记录为:5 ◎ 7 11 243或5,7'1''4 ' '。第一个把小数表示为当今世界普遍形式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1537 ~ 1612),他在《星盘》(1593)一书中开始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之间的分隔符。

中国采用小数比欧洲早300多年。

小数点相关故事1967 8月23日,前苏联联盟1号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恶性事故——减速伞打不开。前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直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播音员以沉重的语气宣布飞船将在两小时后坠毁,观众将见证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Vladimir Komarov)殉难的消息时,整个国家立即震惊,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看到了宇航员科马罗夫冷静的形象。他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形象,包括你头上的每一根白发。你能看清我吗?”“是的,你看得很清楚。儿子,一切都好,你放心!”这时,科马罗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才12岁。科马绍夫说:“女儿,别哭。”“我不哭……”女儿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要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活得像个英雄!”科马罗夫告诉女儿:“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事情是因为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流逝,离飞船坠毁只有七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电视观众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广阔的空间里向你们道别。”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告别仪式。科马洛夫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是他对亲人和祖国永恒的爱。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对女儿说的话。它告诫人们,不要对生活漫不经心,否则,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你付出沉重甚至无法挽回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