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万载古城品味千年古韵。
江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前夕,这个初夏的周末早晨,我们一行人从铜鼓县城驱车一个半小时,抵达千年邻县。在这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县。在南街上,可以看到三山九岭的英姿,古香古色的青砖,一排排古老的祠堂。青石巷道纵横交错,一弯龙江之水穿城而过。不经意间将古城分割成一幅自然风光和古建筑的美丽画卷。
天气不佳,下着毛毛雨。在李金华女士的陪同下,我撑着伞沿着这条古道走了一圈。我一半徜徉于千年历史,一半徜徉于现代梦境。站在时间的接点,岁月的痕迹,历史的烙印。在沧桑中褪去繁华后依然清新独特。眼前这样的美,不仅仅是沉淀,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涵养和厚重的凝聚力。
万载古城是赣西的标杆文化工程。其核心景区为古祠堂,总面积约654.38+0.3万平方米。目前已保存修复明清、民国古建筑27处,涉及姓氏13。还有许多古宅、古街、古巷、粮仓、水井等古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是目前江西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具有赣西文化背景。
万载古城建筑群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江西派古建筑群。门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作为一个家族财富的象征,所谓“门第”就是这个意思。
门楼是一个家庭的主要过道,是主人的“门面”。门楼的高度,砖瓦的材质,画的人物,邻里的关系,都是有讲究的,要和自己的身份相符。
万载古城的祠堂门楼,无声地展示着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职业和经济水平。这是所有中国人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无论贫富,在门楼里都会尽量表现得优雅。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格子窗。马头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西建筑的一大特色,因形似马头而被称为“马头墙”。
万载古城景区的古祠堂墙体多采用马头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救火。在古代街区,祠堂、民居、街道等建筑密度较高,不利于防火。发生火灾时,很容易沿着房子蔓延。马头墙比两边屋顶的墙高,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因此,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
来到万载古城,即使不了解江西派建筑,也会被这个景区的青砖小瓦所吸引,错落有致,古色古香。
古城内的祠堂不仅仅是一个院落,而是沿着中轴线一步一步的多个院落,形成一个有纵深感的空间。所谓“庭院有多深”,指的是几次进出的庭院结构。
绘画和木雕在这些古建筑中栩栩如生。木雕善于处理原材料的本色,既与整个建筑相协调,又有江南水墨画般的清新淡雅。
建筑绘画是一门图像艺术,在建筑装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它具有生动的可观察性和实用性,蕴含着内在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既能通过涂料的颜色保护其免受雨淋、日晒、受潮,又能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同时还能捕捉物体,唤起人心。
飞檐是中国传统的塔形,飞檐是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古城内这些古建筑的屋顶边角向上翘起,形似展翅的小鸟,轻盈活泼。
古城内的这些江西派建筑中的开合天井,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生活习惯,演变和完善成独特的建筑形式,提高了建筑中的通风、采光和安全功能,在建筑中露出天空和地面,起到天地的作用。
万载古城的这些古建筑在空间上融合了天、地、建筑,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古城景区以永恒的非物质文化和江西派建筑风格为核心,注入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看花灯、听傩戏、打鼓、织夏布,感受当地历史文化氛围,打造融合江西的文化展示、文艺演出、互动体验、民间工艺、精品客栈等文化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表演、胜利鼓、夏布编织、烟花制作舞蹈在这里上演。再加上国学文化体验、美术馆、滨水休闲、古民居体验,万载古城栩栩如生。
走在古道上,偶然看到宜春市委书记严等市县领导冒雨检查指导会前准备工作。迎面遇到他的那一瞬间,严书记也跟我们打了个招呼,互相挥挥手就走了。
南街是万载古城15古街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条街。据地方志记载,南宋时就有城墙,有城墙的地方就一定有门。南大的街门,位于龙河西侧,叫南浦门。可以看出,元末明初开始修建南街,修建了600多年,形成了现在的南街。
这条只有500多米长,不超过两三尺宽的街道,从南浦桥头的小南门进入,直奔河西街,正对着万载古县。又因与龙河东街遥相呼应而得名南街。
除了主街道,街道的两端还有小巷。东边是淡水巷,那里有教堂和商店。巷子里有规模宏大的欧阳庙,街西有一条通往试验棚的巷道,南街的商业文化氛围得以升华。
从南街中段往西是一条更宽的天下路。刚进路口,一座六条腿的金石牌楼巍然矗立在前方。后面是郭氏大宗祠。更令人惊讶的是,郭家周围还矗立着令人惊叹的祠堂建筑。天下街区的历史特别沉重。
相传民国前后,南大街上挤满了商人。虽然商店的大小不同,但它们都又宽又高。
南街98号是比较完整的店铺之一。建于清末,为单层建筑,带阁楼。五个店面,阁楼在车库旁边,后街一侧有一个带盖的房间,和后面的住房相连。这种形式下,店铺一个接着一个,店铺很多。有店名的店铺有40多家。在街上,除了街上不绝于耳的声音,还有木轮铁环压在绿色花岗岩路面上的独轮车嘎吱嘎吱的声音。在车体里,还有一个随身携带货物的农民工。是他们把当地的土特产运出去,然后从外面的百货公司把布料带回来。由此成就了万载古城耀眼的人文魅力,就像街边的酒作坊酿造的水酒,香甜可口,香气四溢。
“酿清明冬至日酒,醉人东南西北”。南街前店后厂的米酒作坊酿造的酒,色泽淡黄,味道甘甜,浓郁粘稠。
还有聚秀斋的传统叫法,如如意饼、金橘饼、卷饼、脆皮饺子等。
街边的豌豆油勺,用一锅木头和果肉做的,吃完香脆可口的味道还想吃。还有不尽人意的李记酒店。为了多赚钱,李先生有时会在酒里渗出水来,百无聊赖的酒友也不好坦白说,就编了个故事,边喝边讲。据说有一年冬天,皇帝突发奇想,召集有才能的人入宫堆雪人。一个申请工作的李家的儿子在树荫下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雪人。皇帝观察了很多天,很不高兴。他得到了一千美元的奖励。第二年,朝廷命令李家的儿子去北京堆雪人。但是,李紫出去了,李福只好为了儿子去了北京。李福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堆了几个雪人,雪人活得好好的,皇帝很高兴。没几天,太阳不晒了,雪人完全融化了。结果李福被罚泼雪水。李的父亲被这雪水惊呆了,说:“这真是给千叶喝的!从那以后,李家饭店就不再擅长在酒里掺水了。
南街有很多夏布店,纸店,鞭炮屋。久负盛名的夏布、陶纸、烟花,对当地历史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传万载当地一个老板参加了江西省举办的一个外地展会。当他去澡堂洗澡时,一位朝鲜商人悄悄地用他的白色纺衫换了他的杭坊大衣,成了中外商人的美谈。
万载土陶纸(面芯纸)是三大土特产之一,万载的财富就是建立在土特产上的。那些用土特产做土货,过长江的,不过是表面文章。除了生活需要,表芯纸还生产白贡纸、重磅纸、毛刺纸,练字用的只是比潍州宣纸略差。任何练字的人,都要先买来临摹、书写,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在宣纸上书写。
无论是印在头上,还是剪下来,纸棚工人都有“三年只睡两年,两年吃三年饭”的苦。安静的时候,似乎能听到纸棚山微弱的歌声。
“学而优则仕,不学无术”。是关于理发的。民国初年,南街的理发店多为一人椅,再来的人都在附近等候,或抽烟,或拉着挂在地板下的孔明扇,一边扇着风,一边乘凉聊天。对于一个名家来说,当然是精通手艺。刀功、刀法都很熟练。重量和速度都特别合适。推剪,打在剪好的发型上,顺滑无磕碰。刀功,手轻刀利,剃须干净,不伤皮肤。再多几个优秀的项目会让你击掌。
比如刮胡子的时候,他会用刀背轻轻抖动你的睫毛。让你感到麻木和舒服。他还会用刀片在你后颈周围有节奏地振动几下。然后从脖子沿着后背偷偷摸摸的背到背心坑,感觉又痒又白。然后他会用一把特制的刀沿着耳壁绕着你的耳朵转几圈,让你不仅能体会到从外到内,从内耳到外耳的舒适,还能顺便把耳垢取出来。可见“背爬术”的可贵。
古城后街是伞业的聚集地,有彭金娥的周正祥伞店,龙茂兴的邢台伞店。
有10的公司,比如唐元世的和盛和,做油纸和油穗的,生意当然红火。但也有例外。南街上有一家独家的“单伞店”。比如下雨天,尤其是突然下雨的时候,行人都躲在屋檐下避雨。着急回家的人,一定会进店买把伞,尽快回家。这时,雨伞被卖掉,有人以更高的价格购买。然而,山记雨伞店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当下雨,它就给顾客打折。急着回家的人当然会马上买伞。那些不急着回家的人,即使家里有伞,也会很乐意买一把。
一天,一个焦虑的老人来到雨伞店,告诉老板他在街上丢了一把雨伞。伞把里有一份律师签署的遗嘱。问老板怎么把伞要回来,老板动了脑筋,马上在店门口挂上了“以旧换新”的信息。三天后,丢失雨伞的老人终于找到了他的旧雨伞。从此,雨伞店又多了一项“以旧换新”的生意。油纸伞也可以换成新的,生意自然兴隆。
独特新颖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南街的商业文化和商业品位。
万载古城不仅商业繁荣,而且人山人海。在这里,我听到了一个“输了一课”的故事。讲的是生于清朝乾隆元年的医生辛毓展。辛家祖宅也属于前店后屋的形态,附近有31店面。店后老宅坐西向东,面对龙河,39间。辛玉展公务回家,下海在一家街边小店做生意,成为南街商业首富。他通常警告他的孩子和店员做生意要诚实,不要欺行霸市。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帮助穷人。
传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准备吃团圆饭时,突然闯进了几个依靠“吃大户”的团伙。领导开始喊:“辛老板,你上次欠我们多少钱?”?这时候,辛老板的儿子知道他是来骗钱的,正要发作赶走,辛玉占立刻制止了他:“你不用说话,我欠他们一点“额”,付给他们每人12两银子。”乞丐帮拿了银子就走了。
然而,离辛的店不远的另一家店因为怕赔钱而得罪了他们。乞丐团伙一开门,不仅被骗走了一大笔钱,还名誉扫地。
春节过后,辛玉展请工匠做了一块牌匾,刻上“学苦”四个字,挂在辛家祖家的门楣上。辛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一度“学患”,遍布南街、河西街乃至县城所有街道。“学会失去”的丰富内涵,无形中进入了家规的范畴。据辛鸿安先生说,不久,辛氏宗祠就挂上了“受难堂”的牌匾。由于其家法严格,连其他姓氏的人都说:“辛家祠堂的鞭炮声我不怕,辛家祠堂的板子声我怕。”
南街无论是商人还是居民,不仅不遗余力地追求商业利润,让古城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也懂得品味休闲娱乐。
“柳梢月上,人逢黄昏后”。夏天,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店铺前的路边,经常会搬来凳子,甚至竹床,乘凉消夏。一边拿着扇子,一边无话不谈。有争议就有更多的笑声。他们用万载话聊起了天,引得路人哈哈大笑。肩并肩,谈笑风生。更何况还有青梅竹马,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一个生活美好,家庭不大的男人。
在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站在时间的节点上,我仿佛听到一个苍老而淳朴的声音在向我讲述着千年来发生在古城万载的人和事。
这个周末,我来到了万载古城!
本文素材来自智慧湾仔客户端,毕湾仔发布。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与易定国先生的稿件由李金华女士拍摄。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