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历史上“自拍”的典范,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他有过怎样的艺术成就?

文艺复兴“三杰”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但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有才华的作家都被现代人“埋没”了。现代人喜欢自拍,可以展示自己的美,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只能通过绘画来自拍。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是当时的“自拍狂魔”。他年轻时就开始为自己画画,整个艺术生涯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你知道这样一个“自拍狂”的故事吗?

丢勒的自画像

丢勒的童年。

在物资匮乏的15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有18个孩子的贫困家庭,每天为生计奔波。然而,在这样一个庞大却贫穷的家庭,两个孩子却有着成为艺术家的远大梦想,家庭环境实在不允许。

于是两兄弟开始抽签决定谁去工作,谁去上学。抽签结果坎坷。弟弟去矿上打工挣钱,等对方放学回来再跳槽赚学费。结果弟弟被抽中去了艺术学院深造,而哥哥在矿上打工赚学费。

为了不辜负哥哥的厚望,哥哥在艺术学院刻苦学习,他的才华和努力很快赢得了老师的赏识。很快几年过去了,他的哥哥衣衫褴褛地回到了家。但他的手因为矿上的艰苦生活磨破了,很难开始写作,艺术生涯也就此毁了。为了纪念哥哥的牺牲,哥哥创造了这个著名的“祈祷之手”。

丢勒的《祈祷之手》

事实上,细心的画家可以看出,这位画家的原型并不是他在矿上工作的哥哥,而是丢勒根据自己的手创作的一副画。当然,以上只是广为流传的消息,但与当时相比,也属于历史的一部分。

丢勒的才华正在显现。

丢勒最早的“自画像”这是丢勒年仅十三岁时创作的第一幅“自画像”。从表面上看,丢勒的洞察力远胜他人。与一些刻板的自画像相比,13岁的丢勒甚至在为自己作画时加入了动作,为画作增添了一丝欢乐,并详细描绘了自己的五官。

丢勒13岁时的自画像。

无论是光线的运用,柔和的线条,甚至是脸部的阴影细节,都刻画的非常用心。这样的“自恋狂”在早年就为自己的艺术发展铺平了道路,丢勒创作自己的作品要比文艺时期的杰出画家拉斐尔和达芬奇早得多。

1493第一张真自拍。那时,年轻的丢勒已经在纽伦堡崭露头角,在那里他师从著名画家沃格特。在纽伦堡,有这样一种学习习俗,学徒们必须到很远的地方去体验和积累期间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相当于出国留学。

当然,丢勒也是纽伦堡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但丢勒的留学经历却是坎坷的。起初,丢勒想向雕塑家马丁·申杰尔学习雕刻技巧,但在上学的路上,申杰尔去世了。然后丢勒去了斯特拉斯堡,去找另一位杰出的大师。在大师的指导下,丢勒完成了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自拍”。竣工时,丢勒将这幅画作为爱情的象征送给了他的未婚妻。

丢勒的自画像

在这幅画中,色彩、线条和阴影并不是一件高质量的艺术品,但在光影和人物塑造方面都很到位。丢勒手中的蓟花是这幅画的亮点。在那个时候,蓟花象征着恋爱中的男人对女人的忠诚。这张“自拍照”自然成了对未婚妻爱的表达,也因为这幅画娶了一位贵族妻子,地位和金钱也相应上升。

1498丢勒的自画像启示

启示

经过五年的深造,丢勒通过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创作,完成了流传于世的木刻画《启示》。与之前的自画像相比,这一时期的自画像在色彩、光线、场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能凸显丢勒艺术家的优雅气质。

启示录详情1

在仔细描述了脸部和衣服的细节后,眼神中透露出的不凡气质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艺术创作者的独特气质,而这样真实的展示手法在当时是非常稀缺的。

这些戴着手套的手强调了他们作为艺术家的地位。这样高贵的手不允许从事艰苦的工作,透露出丢勒所追求的优雅和高贵。

启示录细节2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到,这幅画甚至描绘了窗外的阿尔卑斯山,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文艺复兴风格最典型的风景画风格,也揭示了丢勒曾经在这里经历的历程。这幅画也描绘了丢勒个人创作的方向:展现他最真实的现实,他的作品自然会丰富精彩。

艺术的升华

代表一个新时代的1500年,丢勒为了表达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自信和信念,在宗教文化复兴、倡导古代文化复兴的时期,以自己为模板,创作了向耶稣致敬的仿妆画。

把自己比作耶稣的自画像。

右上角的这些简单句子表达了:

“我是来自纽伦堡的Albrecht-Deulie,我是以木头油画的形式用长效颜料作画的。”

才华横溢的丢勒把自己打扮成耶稣,卷发、大胡子、毛领,看着朝圣者,用积极的展示向耶稣致敬,用自画像向耶稣表示虔诚。丢勒还表示,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应该承担和耶稣一样的使命和我最严谨的绘画态度。

自拍细节

这是丢勒的自画像,表现了最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看出,丢勒通过自画像来审视自己,也通过自画像来展示他背后的艺术水平。这幅自画像还暗示着:

我,丢勒,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艺术家。虽然耶稣是值得敬佩的,但我们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观。

这一代代相传的经典杰作也代表着西方艺术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艺术创作的上升期,丢勒两次访问意大利,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威尼斯画家贝里尼和拉斐尔。贝里尼的绘画色彩和照明技巧让丢勒感到耳目一新。也是在威尼斯游学期间,丢勒第一次了解到促进文艺复兴的绘画,并达成共鸣,决定创作相关的绘画。

丢勒的蓝色翅膀

在参观拉斐尔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拉斐尔也是一个自画像狂魔,我了解到拉斐尔温暖而辉煌的绘画风格。他们一见面就像一拍即合,聊了很多。他们还交换了自己满意的自拍照作为纪念品。

新教徒崛起的时间线发展到1517。在此期间,欧洲相对动荡,丢勒的风格开始发生变化。当时人文主义和印刷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主张神学的马丁·路德开始挑战天主教的权威,抨击教皇和教会的专制权力,批判教会的阴暗面,试图软化教皇的权利,让信徒也能拥有权利。

马丁·路德

身在德国的丢勒从未见过马丁·路德,但他略有耳闻。通过书籍中的记载,丢勒开始钦佩马丁·路德。这一系列关于马丁·路德的书籍帮助丢勒解决了一系列意识形态问题。这时,丢勒的骄傲和自满已被马丁·路德的精神驱走,丢勒的风格也开始改变。代表这一时期的画作《四个基督徒》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四个基督徒

丢勒以绘画回应马丁·路德,并发誓他已成为一名新教徒。画中的基督徒没有丢勒自画像的突出特征,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基督徒最典型的四种性格,也具有新教所倡导的风格特征。

在丢勒生活了1520年后,丢勒的健康状况恶化了,他经常卧病在床,浑身疼痛。在这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丢勒的自画像显示了他自己的万年状态。虽然没有使用色彩装饰,但这样的绘画可以向我们展示很多东西。

丢勒晚年的自画像。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疾病的痛苦使我们感到一种忧郁的气氛。与我们的耶稣自画像相比,我们早期的精神已经丧失,这从侧面说明了我们的命运与耶稣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的晚年,我们正遭受疾病和耶稣的迫害,表达我们的困惑。

标签

丢勒的天赋是非凡的。早在童年时期,他就能创作出细节缓慢的自画像。在巅峰时期,他把自己比作耶稣的自画像。他在游学和新教徒的影响下创作了晚年自画像。丢勒几乎以自画像的形式展示自己,审视自己。这种自我展示的形式也是德国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自画像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勒精彩的一生,这也是现代最珍贵的绘画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