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港片的没落是从周星驰的《济公》赔钱开始的,台省市场的失守导致崩盘。

曾经香港电影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但1994年后,香港电影在传统票房市场崩盘,到了1997年,基本只有香港票房。一个市场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这也是那些年很多电影从业者失业的原因。这样的恶性循环加剧了香港电影的衰落。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巨星纷纷前往好莱坞寻求出路。后来电影界真的失败了,连向华强都退出了电影界。

在巅峰时期,香港电影可以与好莱坞大片相媲美。比如成龙李连杰的电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亚洲市场能碾压很多美国电影,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还能与之抗衡。王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香港电影衰落和崩溃的原因:“我个人知道,台湾省市场的崩溃,基本上是因为台湾省市场的疯狂,才导致了香港市场的衰落。

王晶接着说,“从1990年开始,港产电影就太油腻了,大家都接受来自台湾省的成本足够拍完一部电影,其他市场都有利可图。”所以大家都在大惊小怪。

当时台湾省有5家电影院,所以香港必须有5家电影院才能拍出足够供给台湾省5家电影院的片子。那么,这个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直到王把周星驰的《济公》卖了3000万,然后亏了一大笔钱,台湾省的电影人才终于意识到这样不行。

周星驰的《济公》当年在台湾省票房惨败,台北只收了新台币654.38+0548万,按照双重计算就是3000多万。这个成绩没有多少钱,王赢花了3000万台币买下了这部详细的影片。1995年以前,香港电影在台湾省的票房表现还不错,但是那些巨星的片子卖高价,台湾省电影人票房一般就会亏钱。后来台湾省电影人集体抵制香港电影人设立“天花板”。

王晶继续他的解释,然后大家联名告诉所有港产电影人:“我们要设个上限”是最大金额,好像当时定的是1750万,然后很多人都通过了,因为他们算出来台省的这些电影人都是纸老虎,他们的库存只能维持三个月。如果大家都和他们联手,三个月后就没有电影上映了。

但是计算错了。他们回来后,那些台湾省厂商联合起来,要求新闻局开放美国电影。过去,美国电影在台湾省每部只能获得八份拷贝。后来台湾省新闻局同意了,你可以进一百部,一举打破了港片的整个市场。

而且当时我以为所有的电影频道都是盈利的。反正他们买了那么多片子,自己也成了电视台。他们都想通过在电影频道放映自己的电影来赚两次钱。但是,竞争越来越恶性。几乎有一部电影,而且是在那上面。就算你上了一周,下一周已经是它的电影频道了,渐渐的你就成了观众,不看了。所以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很多台湾省影院业务倒闭,然后再加上香港的盗版,三件事加起来把香港的电影整体拖垮了。

王晶的解释一针见血。当时台湾省是香港市场之外最大的票房市场,而对于很多港片来说,都是依靠台湾省市场来降低票房压力。当时亚洲市场只有两个人能包揽一切,一个是成龙,一个是李连杰。周星驰和周润发那几年也很红,但这两部主要靠港台市场收票房,日韩和东南亚票房不佳。

香港电影人太贪婪了,以至于遭到了台湾省电影人的抵制。完全放开美片后,港片的份额一下子被吃光了。90年代中期以后,只有成龙的票房还在巅峰,其他港片几乎都在街上。失去了台湾省市场,导致了香港电影的崩溃。这个观点一针见血。当年香港电影如果有台湾省市场做后盾,也不会这么快爆红。香港电影人低估了台湾省电影人,当然台湾省电影人贪得无厌,最后还是美国人受益。

王晶透露:香港电影的没落始于周星驰的《济公》亏损严重后,遭到台湾省片商的抵制,但香港片商不愿意让步,最终失去了台湾省市场,导致香港电影的崩溃。如今20多年过去了,港片的复苏遥遥无期。我们错过了台湾省市场,日韩东南亚等市场被淘汰。现在是我们抓住内地市场机会的时候了。这是香港电影崛起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