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叠纪白垩纪是什么,冰期是什么?从头说起吧~

1.地质年代:三叠纪白垩纪为中生代。

具体参考: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单位:周、代、纪、时、期、步;地层表达单位:总体、界线、系列、地层、剖面)。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龄可分为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相对地质年龄是指岩石和地层的相对新旧关系及其年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划分为五代12,即早太古代和元古代(中国元古代包含1震旦系),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时期。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三期;新生代仅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大多保存着古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动植物化石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越低,出现的越早,出现的越高,出现的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某些放射性元素及其变态产物的含量来确定岩石形成以来的实际年数。岩石越老,离地层越远。

2.冰河时期是地球上极其寒冷的时期,温度非常低。冰盖广泛分布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也有许多大陆冰川和山地冰川,冰川的地质作用非常强烈。

通过地质调查,科学家认为第一次大冰期在中国很明显。在早震旦世地层中,下震旦统上部南沱组冰碛物保存了大量证据。第二次大冰期主要出现在冈瓦纳,其证据主要发现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等大陆的石炭纪-二叠纪冰碛物中。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第三次大冰期的证据。

第四纪冰期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第四纪大冰期,约200万年前。地球历史上最近的大冰期。冰川是在极地或高山地区沿着地面移动的巨大冰体。它们是由大量的雪在重力和巨大的压力下落到雪线以上而形成的。冰川从源头得到大量的冰供应,但是这些冰融化的很慢,冰川本身发展的又宽又深,向下流到高温的时候,冰供应就少了。冰川越来越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供应量相互抵消。一般冰川呈舌状,冰川表面往往凹凸不平,有些地方有很深的裂缝,即冰隙。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地冰川。在第四纪,欧洲的高山冰川至少扩大了五倍。在中国,根据李四光的研究,相应地,有四个亚冰期:鄱阳、大沽、庐山和大理。现代冰川覆盖的总面积约为654.38+0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54.38+065.438+0%。中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横断山的部分峰区,总面积约5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