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历史
2.MySQL开发
MySQL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一个叫Monty Widenius的人在一个叫TcX的小公司工作,用BASIC设计了一个报表工具,可以在一个4M主频16KB的电脑上运行。不久之后,这个工具用C语言重写,移植到Unix平台上。当时,它只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面向报表的存储引擎。这个工具叫做Unireg。
1985年,瑞典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以David Axmark为首)成立了一家公司,也就是MySQL AB的前身。公司最初并没有开发数据库产品,而是在实现他们想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数据库。他们希望使用开源产品。但是当时没有合适的选择,也没有办法,就自己开发吧。
起初,他们只是设计了一种按索引顺序访问数据的方法,这是ISAM(索引顺序访问法)存储引擎核心算法的前身,用ISAM结合mSQL来实现他们的应用需求。早期,他们主要为瑞典的一些大型零售商提供数据仓库服务。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系统复杂度的不断增加,ISAM和mSQL的组合逐渐不堪重负。在分析了性能瓶颈之后,他们发现问题出在mSQL上。不得已,他们放弃了mSQL,重新开发了一套功能相似的数据存储引擎,这就是ISAM存储引擎。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他们当时的主要客户是数据仓库,这应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MySQL最擅长的是查询性能,而不是事务处理(借助第三方存储引擎)。
在1990中,TcX一些客户开始要求对其API提供SQL支持。当时有人想到直接用商业数据库,但是Monty觉得商业数据库的速度不尽如人意。于是,在mSQL代码的帮助下,他将其集成到了自己的存储引擎中。但遗憾的是,效果不是很好。因此,Monty雄心勃勃,决心自己重写一个SQL支持。
1996,MySQL 1.0发布,小范围使用。1996年6月,MySQL 3.11.1发布,没有2.x版本。起初只提供了Solaris下的二进制版本。一个月后,Linux版本出现了。这个时候的MySQL还是很简单的,除了在一个表上做一些插入、更新、删除、选择的操作,没有其他功能。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MySQL被依次移植到各个平台。发布的时候,采用的授权策略有些不同:允许免费商业使用,但是MySQL不能和自己的产品一起发布。如果要一起发布,必须使用专门的许可,也就是花钱。当然,业务支持也要花钱。其他的可供用户使用。这种特殊的许可给MySQL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9-2000,瑞典成立了一家公司,叫MySQL AB。雇佣了几个人与Sleepycat合作开发伯克利DB引擎。因为BDB支持事务处理,所以MySQL开始支持事务处理。
2000年,MySQL公布了自己的源代码,采用GPL(GNU通用公共许可)许可协议,正式进入开源世界。
2000年4月,MySQL将旧的存储引擎整理出来,命名为MyISAM。
2001,Heikiki Tuuri向MySQL提出建议,希望集成他们的存储引擎InnoDB,该引擎也支持事务处理和行级锁。所以在2001发布3.23版本的时候,就已经支持大部分基本的SQL操作,还集成了MyISAM和InnoDB存储引擎。MySQL和InnoDB的官方组合版本是4.0。
2004年6月,经典版4.1发布。从5438年6月到2005年10月,发布了里程碑式的版本MySQL 5.0。在5.0中,添加了游标、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和事务支持。在5.0以后的版本中,MySQL清晰地展现了向高性能数据库发展的步伐。
2008年,MySQL 16被Sun公司收购。
2009年4月20日,Oracle收购Sun公司,MySQL被转移到Oracle。
MySQL 5.5和MySQL Cluster 7.1发布于2000年4月22日。
现在可以在官网下载的MySQL版本是:5.5.18。Oracle将MySQL版本重新划分为社区版和企业版。企业版需要收费,当然收费会提供更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