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的历史

福建土楼的历史起源于宋元时期。

福建土楼成熟于明末、清代、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夯打交错,以竹为墙骨,丁字结以木锚。福建土楼呈方形或圆形,以圆形为主,像珍珠一样散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之间。

福建土楼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是就地取材,依山或沿溪选址。其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规模适宜,功能齐全,实用性强。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形成适宜的人居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主要建筑:

洪坑土楼群位于永定县湖坑镇东北的洪坑村。由玉成楼、青城楼、真诚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杨林楼、潮阳楼、庆富楼、广裕楼、久盛楼、福裕楼、魁居楼、如盛楼、万盛楼、尚德楼、徽鄂楼、清逸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济源楼组成。

有盛丰楼、永源楼等明代土楼13座,扶余楼、魁居楼、杨林楼、中柱楼等清代土楼33座。土楼的形状主要有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峰塔、半月形及其变体。此外,还有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