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遗址的历史背景

虎头要塞是二战末期。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修建虎头要塞是一项大工程,耗时长,用工多。他们使用的65438+万劳工,全部来自中国,有的来自山海关和东北,有的是中国军队被俘官兵。这些人在日本人的刀枪威胁下从事非人的劳动,最后的结局不是精疲力尽,就是饿死,或者集体被屠杀。堡垒修建完成后,日军举行庆功宴,将数百名被俘劳工集中在虎谷洼地,用酒食欺骗劳工,以示奖励。高潮时,重机枪喷出火焰,会场瞬间变成血腥的屠宰场,尸体堆积填满了洼地。而且,毒针,扔到河里的,到处都是。

虎头右堡正面宽12km,纵深宽30km。它由五个山顶阵地组成,每个堡垒的地下交通壕蜿蜒数十公里,各个阵地都可以连通。为了把它建成能独立作战半年不被攻破的堡垒,日军投入了上亿元,整个工程历时6年左右。隧道内有指挥室、士兵休息室、厨房、卫生间、粮库、弹药库、电站、电话总机室。在堡垒工程的外围,有野战工事和机场,每一个都可以形成独立攻防作战的设施。

1987虎林县人民政府对虎洞山地下工程进行了部分修复,并举办图片和实物展览供游客参观。堡垒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装备精良。它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面现有军事设施遗址主要有火石山火车炮阵地、40厘米口径火炮阵地、加农炮、榴弹炮、野战炮阵地等。,以及战斗掩体,还有蜿蜒10公里的交通壕沟通各种重要工事。地下军事设施遗存包括指挥所、电站、弹药库、粮库、燃料库、营房、普通学校营地、医院、炊事间、浴场、厕所、下水道、水井等。从地下设施到地面设置观察哨、掩体、设防井、反击口、烟囱、通风口,在出入通道的关键关口设置陷阱和射击孔。

日本关东军曾吹嘘虎头要塞是当时东亚最大的地下军事设施,不惧怕任何被围困的永久要塞,“东方的马奇诺防线”。1945年8月被前苏联红军攻克。目前,在虎头要塞遗址东侧的乌苏里江岸边,有日本全国虎头会与虎林县人民政府合作捐赠的公园和纪念碑,纪念那段惨痛的战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