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明清两代的代表人物、作品及特点。
文章来源:中国书法家网发布:2004-01-11。
鸦片战争前,明清(1368 -1840)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虽然文化趋于保守,但在绘画领域却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流派和画家,各领风骚,编织着绘画世界。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
明初,崇尚宋代画风的画家遍布朝廷和民间。明代中期,文人画在苏州复兴,后期文人画发展到表达自己的精神,以画为乐,以送为礼。
【明】董其昌秋色八景之一。
明清改革并没有割裂绘画传统。到了清代,画派还是很多的,模仿过去,创新自己的方式。文人画和西洋画也对宫廷绘画产生了影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人依然以画为生,以画泄愤,金石学书法的蓬勃之风也融入了绘画。民间绘画更加世俗化、商业化;作为中国古代绘画最后的辉煌,清代绘画呈现出超常变化的趋势,为现代中国画的变革做好了准备。
【明】陈洪绶品茶图
“华山派”与明代画院绘画
明太祖朱元璋武功高强,文治不佳。他在位期间,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摧残艺术和文学,画坛一片萧条。还有吕望(1332-?)幸免于难。他在山水上创作,不顾前人的方法,主张深入自然,向自然学习,从真实的山水中吸取创作素材。
【明】吕望《华山图册》之一
有一本《华山图集》存世,画陕西华山小景40幅,赋诗一首,抒发享受自然风光的情怀。山用小斧劈,山势险峻,树木云雾杂生;笔墨苍劲、灵动、传神。后人把他的自然山水画风称为“华山派”。
【明】吕望《华山图册》之一
虽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迪也实行文化专制,但他的手法与乃夫不同,但他把文人画家带进宫中为他服务。王弼、谢晋等人是推荐画家。在弘熙、宣德、成化、弘治年间,宫廷画家曾一度兴盛,如边敬昭、梁麟、吕纪等著名画家。他们的作品善于用兼职写作,色彩丰富,题材吉祥,如象征长寿的松鹤、象征富贵的兰花和竹子、象征富贵的金鸡、象征幸福的喜鹊等等。吕纪的花鸟画也含有劝皇帝实行善政的意思,如“三思”,画三只爱情鸟,表示凡事要三思;
[明]陆机《三思》
在鹰与白鹭的画面中,一只鹰转身猛扑,荷塘中的白鹭和飞鸟惊慌失措,不知所措,以此警告皇帝不要滥用武功。在开明的政治气候下,绘画显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陆机《残荷鹰与白鹭》
-
“浙派”创始人戴进
戴进(1377 -146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初大画家,功力深厚。宣德年间被举荐入宫,但被禁止回乡卖画为生。死后葬于西湖附近的洪春桥旁。
[明]戴进《关山行旅图》
戴进的技法全面,擅长人物、山水、花卉,容貌也有多方面的变化。山水画采用了宋代的刚健派,并融入了元代的水墨画传统。他豪放泼辣,文笔厚重,粗犷有力,气势十足。人物集工与意于一身,面部刻画精细,表情生动,服装线条粗放顿挫,风格独特。花鸟画可以用工笔,也可以用写意。
[明]戴进《西塘诗画》
戴进的直系继承人有儿子戴权、女婿王、弟子、夏至等。都是浙江人,所以他的学校叫“浙派”。受戴进影响,江夏人吴伟把笔墨放得更垂直,被称为“江夏派”。在“浙派”的影响下,成化、弘治时期宫廷内外的绘画风格趋向于粗笔、水墨画,以直、豪放取胜,盛行百余年,直至沈周、为首的“吴派”崛起衰落。
【明】吴为《灞桥雪图》
-
非常书生气的“吴派”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有“天府之国、丝绸之路”之称的苏州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其中以沈周、、唐寅、最为著名,被称为“吴派”。他们的作品大多表现了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明]文徵明《四旬斋真赏》(部分)
“吴派”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力深厚,不慕功名,最是文人。他有多种文化修养,书法丰富朴实,山水、花鸟、人物皆有作品。他的中年画严谨细腻,用笔沉稳有力,以力取胜。晚年的他,笔墨质朴大方,气势雄浑。他是明代文人画复兴的先驱,因为他表达了纵逸之意,包含了狂逸之趣。
[明]沈周《庐山高图》
沈周的弟子文徵明,曾经被李璐所驱使,举荐他进京为翰林圣旨。后不满足,辞归李,字画而亡。他的书画功底也很全面,散文飘逸,笔法含蓄,格调高雅。文徵明长命百岁,勤奋好学,传世作品众多,子侄弟子源源不断,一直到清初都没有变化,因此成为“吴派”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明]文徵明笔下的曲刚归舟图
文徵明的好朋友唐寅有一种不正常的理解。年轻时参加考试,考上了天府(今南京)分封元朝。后来他进京尝试,因诈骗入狱。盛怒之下,他拒绝做官,以抒发情感、诗词书画为生。
[明]唐寅《舒梦宫妓图》
唐寅的作品以工笔为主,有文人的笔墨,充满诗意的意境;书法飘逸苍劲,风格洒脱,雅俗共赏,很受欢迎。也是一位集人物、山水、花鸟于一身的画家,因其跌宕起伏、生活无拘无束而成为江南知名的才子。
【明】唐寅《古木幽火图》
文与唐的画友仇英,出身工匠,但勤奋好学,创作态度十分认真细致。他画的人物和山水,精确具体,色彩之美,构图之密,意境之深,典雅严谨,匠心独运,都是别人所不及的。因此赢得了画坛的尊重,成为“吴派”四大流派之一。
[明]秋英的《桃源仙境》
“吴派”是一个兼有文人画家、职业画家和画家的群体。它的出现不仅振兴了文人画,也规范了“浙派”的粗陋习气,促进了明代绘画的深入发展。
【明】唐寅落霞孤图。
-
陈淳和徐渭的写意花鸟画
在“吴派”复兴文人画浪潮的影响下,随着思想家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心学”的兴起,明代中期绘画更加热闹,技法上有很多突破,表现在花鸟画的创作上。水墨写意的大家应运而生,他们就是白洋山的陈淳(1483 -1544)。
陈淳的花鸟画家沈周,是一位用笔随性、自由、洒脱,充满生活气息的大师。他的水墨画往往是一朵花有几片叶子,疏疏斜斜,比沈周的作品更有生气。
[明]陈淳的花书之一
许巍比陈淳更放纵。擅长泼墨和写意花鸟。他不想看起来像一首生存之韵。他的笔触令人兴奋而凝重,就像感情的流露。这和他的失意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才华在仕途中受阻,但在诗词书画中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墨葡萄图”的轴和几个无线条,都是泼墨泼水而成,但墨分五色,造型生动,浓淡分明;野性的精神足以让人骄傲。
[明]徐渭《墨葡萄图》
徐渭的人物画也很精彩,只有寥寥几笔,即见精神,如《驴背上的诗》。
[明]徐渭《驴背上的诗》
-
董其昌的绘画风格
董其昌(1555 -1636)是明末画坛的中心人物。他出生在松江,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是继赵萌和钪在元朝的礼部部长。뭴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 뭴?摇一摇?
[明]董其昌《访古齐静图》
他擅长山水画,崇尚“元四家”,鄙薄“吴派”,极力提倡纯粹的“文人画”。他讲究笔墨技巧,书画一致,讲究神韵,向往风神,主观抒情,追求似与非。董其昌善于总结古人的结构和技法特点,使画面在疏密、明暗、开合、虚实等方面更有规律。它富有润泽温雅、平和幸福的意趣,在稚气和质朴中有一种恬静自然的文人思想。
【明】董其昌对王蒙山水的模仿
董其昌在艺术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他提出直接表现自己,模仿古人,成为古人。注重神似,克服聪明与笨拙;画家要“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加强教育;用禅宗南北方的划分来概括绘画的历史。认为自唐代以来,王维的水墨画派被认为是南派,李思训的工笔画派被认为是北派。前者讲究抒情,具有文学通俗性。后者注重写实,具有工匠精神;他崇拜南方,鄙视北方。此说一出,影响甚大,文人画南宗成为画坛正宗,以至于海外称“文人画”“南画”为中国画代表。
董其昌的实践和理论得到了松江画家陈继儒和莫世龙的支持。他的弟子琳琅满目,人称“松江派”。
【明】董其昌《迷因图书》之一。
-
个性鲜明的人物画家陈洪绶。
随着社会思潮的活跃,晚年的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发展。伟大的画家陈洪绶(1598- 1652)就诞生在这个时期。他叫老连,浙江诸暨人。他曾去北京为故宫作画,观看禁藏,技艺大有长进。但他对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深感不满,很快回到南方,在明朝灭亡后变得更加愤世嫉俗。人物往往大胆夸张变形,头大耳宽,身躯庞大,外貌奇特,衣服花纹重叠,令人肃然起敬;通过装疯卖傻,否定时政,讽刺当局,表达狂野不羁的情怀。
他的《归图篆印》把陶渊明描绘得骄傲而威严,与受印小吏的谦和谦逊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陶渊明“五斗米不弯腰”的高尚品格,画风古雅奇特。再如何的《风流图》,把主人公何画成一尊尊魁梧的雕像,而心爱的纪却娇小轻盈,两人面容木然,郁郁寡欢,极不般配,以此来讽刺封建礼教。陈洪绶善于夸张人物性格特征,烘托对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技法上,他用的是清晰圆润的线条,拙如古玺,刚开始柔和,劲大,不落俗套。
[明]陈洪绶《美女》
陈洪绶还为当时流行的小说、戏曲配插图,歌颂侠义爱情,歌颂爱国英雄,如《屈子兴诗》、《水浒叶子》、《西厢记》等,都很有名。它们不仅为清初木刻版画的发展贡献良多,而且成为反抗压迫的宣传品,不胫而走,甚至影响到清末的“海上四柱”。此外,他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也有许多特点,简单优美,装饰丰富,高雅通俗。
[明]陈洪绶《吉雅图》卷(局部)
-
明遗民的犬儒画派
明清时期,社会动荡导致许多文人为了避祸或拒绝与清政府合作而出家。有的不再考试做官,而是愿意做明朝遗民,过这种生活。其中画师为“四僧”(即石涛、八大、坤灿、弘仁)和龚贤、方以智。
石涛和八大都是明朝皇室,他们的作品往往流露出生命体验感,激情、悲凉、忧郁。石涛擅长山水,作品为花。他主张“寻其奇峰以稿”和“我为我己,我在”,广泛吸收前人之术,融会贯通,独树一帜。他的画风充满创新精神,在用墨、用色、构图上突破旧法,令人耳目一新。晚年,石涛在商业城市扬州卖画。他狂放笨拙的画风对“扬州八怪”影响很大。
【清】石涛《山水有声画》
八大也擅长山水花鸟,“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水意境苍凉,花鸟怪诞冷漠,玩世不恭,对现实不满,一种压抑不屈的情绪。写出来的书法像蚯蚓一样扭曲多变,刚柔并济,在国际上被称为“蚯蚓体”。
【清】朱耷的莲花鸟
坤灿的山水粗犷凌乱,笔墨淋漓,善于干湿互动,层次丰富,深邃复杂,寄托了遁禅避世远离世俗的情怀;它与屏幕上的草书诗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旷达旷达、忘我世界的感觉。
【清】坤参《雨洗山根》
而洪仁,笔墨简单,线条稀疏,山水干净挺拔。他爱画家乡黄山的奇松怪石,雄伟险峻,以其孤傲清高的情怀成为清初“黄山画派”的领军人物。
【清】五祖弘忍大满禅师《天都峰图》
龚贤是“金陵八派”的代表,他是一位像“四僧”一样骄傲狂放的死忠画家。他的山水讲究浓墨重彩,善用积墨的方法表现山水的阴阳,非常丰富深刻。
【清】龚贤《西山隐居图》
生活在江西的哲学家方以智,画的是简单的画,却蕴含着思想。例如,骑驴地图暗示了三个数字的统一和自知。图中的骑驴人是一幅“非佛非儒非道,亦佛亦儒亦道”的自画像,表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不忘文化传统的乐观精神。四僧及明遗民的画派因其民族气节和艺术独创性,在清初被称为“野逸派”。
[清]方以智《骑驴》
-
清代四大天王的绘画风格
清初“正统派”重要画家有四位,分别是太仓(今江苏)的王世民、王鉴,常熟的王毅,王世民的孙子王。他们受董其昌的影响,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征,特别注重笔墨和纯粹意象的表现。不是描绘真实的风景,而是以表现笔墨和线条为主的半抽象画。
“四大天王”的画作常被冠以“仿宋元名家”的称号,如、黄、等。其实都是自己画的,脸也不一样。王世民的笔空灵飘逸,王建的墨浓绿。
[清]王建《昌松仙堂》
[清]王世民《仙山亭图》
[清]王逸《水格友人图》
王的画风苍劲秀丽,他喜欢用干笔。曾在北京任书画会长,弟子满堂,故有“娄东画派”之称。
【清】王的《仿大笨山水》
四大天王和同时代画家的区别在于画面布局不求奇遇,讲究笔墨,所以脸一看就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变化,变化其实在于笔墨的旋律,而不是形象的安排。他们对古人的模仿,尽管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创新,但通过总结和继承前人的技法,保持了传统,影响了被视为“正统学派”的清廷绘画艺术。受他们影响的还有唐岱、董邦达、金扬、宋和“小四王”(王羽、王肃、王晨、王久)等等,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很高雅,但太公式化,没有生气。
-
“西洋画”对高校体育绘画的影响
清朝重修宫廷画院,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顶峰。当时,西方传教士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意大利的郎世宁,法国的王志成,捷克的伊格内修斯·西切尔巴特等。,带来了西洋画的凹凸暗部和透视,在宫中为皇帝操劳,以精细逼真的艺术效果受到欢迎。
[清]胡玫《鹦鹉戏碟图》
【清】(法)王志成“十马”之一
同时,中国的水墨画和散点透视技法也被西方画家所采用,如王志成的《十匹马》,它兼有中西之长。
在西洋画的影响下,清代的画家如焦秉贞、冷梅、丁等也将西方的方法考虑在内,在绘画中注重凹凸和黑暗的光影效果,笔法更为纤细写实。
[清]焦秉贞《美女》
清代宫廷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肖像、宫廷生活画和历史纪实画,以宣传皇帝的文武,为皇帝服务。花鸟画与历朝相似,一路延续“黄氏富贵”,也参于无骨画,略显豪放传神。著名画家有邹一贵、蒋廷锡等。山水画大致是“四王”派;界面更加宏大,美观,装饰性更强。著名的画家有袁江和姚远。这种情况非常符合大清帝国以文化粉饰太平的专制政策。
【清】袁江《海上三山》
-
直抒胸臆的“扬州八怪”。
清中叶,在商贾云集、思想活跃的扬州,聚集了一批以卖画为生的重要文人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之所以叫奇怪,是因为,第一,字画都透露着强烈的个性;二是与当时的社会风尚相悖,大部分人并不势利傲慢。扬州人视之为奇奇怪怪,方言称之为“八怪”。主要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李、王、高翔、、、高、闵振、边守民。
“扬州八怪”都是失意文人。他们继承了明代画家的叛逆精神,反对模仿。他们表现个性,用我的方法,专攻写意,重视神似。他们既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朝廷提倡的正统,又相对摒弃了雅俗共赏的“书生气”,形成了重视感情、抒发精神、适合商业需要的写意风格。多一些开放,少一些虚伪,不均匀的发泄,清新狂野。
郑燮的《竹石图》刚健、孤直,有一种倔强不羁的精神,但也寄托着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清]郑燮《朱墨地图》
在金农的“佛像画”中,佛像看起来安全优雅,背后的背景是用其独特的书法完成的。新颖的构图和浑厚的笔法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碑刻功底。
黄慎的《花鸟蚱蜢虫书》生动别致,充满了乡土气息。
【清】金农《佛像》【清】黄慎《花鸟虫》之一
再比如罗聘的《醉钟馗图》,用漫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扑朔迷离、简单诡异、光怪陆离的鬼世界,以此来讽刺社会现实。有人把这幅图比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说都是用“以鬼比人”的方法讽刺世界。
“扬州八怪”精神打破了清中叶画坛的沉寂,给人们以有力的启示,其艺术也对后世水墨写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罗聘《醉钟馗图》(局部)
-
多元化的民间风俗画
明清民间风俗画内容复杂,题材丰富,涉及生产、生活、宗教、历史、文学、戏曲等。如明代四川蓬溪宝梵寺的佛教壁画、北京西郊法海寺、云南丽江大保吉寺的小乘佛教壁画、西藏哲蚌寺的藏传佛教壁画、山西新疆集义寺的道教壁画;清代南京、绍兴、金华的太平天国绘画;明代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清代山东潍坊、山西临汾、广东佛山、福建泉州、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戏曲年画;明代的徽州以西厢记、元曲插图和十幅竹画而闻名。
[明]北京法海寺壁画《韦陀香》
这些民间风俗画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既美观又具象,生动活泼,富有装饰趣味;二是贴近生活,通俗悦目,含有劝恶向善、吉祥喜庆的内容,如“莲花生贵子”、“鱼跃龙门”、“一年有余”、“一家和睦”。连同宫廷画、文人画、卷轴画等。、* * *同构成多样的明清绘画,对繁荣文化、活跃思想、丰富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清]年画《和谐图》
-
具有民族特色的“唐卡”绘画
明清时期,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藏区雪域的绘画,除了寺庙壁画外,最受欢迎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唐卡,也称为“唐卡”,是藏语,指的是用布或丝绸制成的画卷。内容多为佛像、菩萨像、护法神等。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规范严谨,尤其是曼陀罗唐卡,是绘有佛或神的宫殿,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层层排列,紧密有序。
【清】的《降妖解》
相对而言,一些表现圣人传说、佛祖诞生故事和神话传说的作品,往往表现的是世俗生活的场景,比如山水、花鸟等,更加生动。
唐卡的绘画技法细致,线条柔和委婉,色彩对比强烈,构图严谨,既有热烈活泼、和谐统一的装饰意趣,又有图案感和神秘感,颇具特色。这种宗教画,以其独特的美感,一直受到藏族同胞的喜爱,从未衰减。
【清】唐卡《释迦牟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