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著名的数学家(至少两个)?中国古代数学著作有哪些?

古代数学家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祖冲之(生于公元429年)、祖宣(祖冲之子)、(死于公元784年)、(生于北魏)、秦(生于1208年)、郭守敬(生于1231年)。

生于249年)、贾宪(北宋)、杨辉(南宋)、赵爽(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吴)、王勋(生于1235)、徐光启(生于1562)、(生于1633)、薛凤佐。

(1)计算经典十书

《十算经》是中国自汉唐以来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的汇编。唐代在国立大学设置数学,以十本数学书为教材。这十部计算经典分别是:周丕爱的《计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的计算经》、《五曹的计算经》、《夏侯阳的计算经》、《张秋的计算经》、《岛的计算经》、《五经的算术》、《古代计算经的构成与编纂》。其中祖冲之父子的《作曲》已失传,其余九本介绍如下。

第一,“周快舒静”

现在流传的《周志·suan经》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是一部关于数学和天文学的著作。历代都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如赵爽、李等著作中,大部分都与天文计算有关。中国自古以来谈论天体的人有三种,即遮天、宣夜、浊天。盖天说的起源很早,《周易·suan经》可称为盖天说。遮天者,顾名思义,称天如帽,称地如棋。日月星辰运行于天幕之上,居住于大陆。这部数学著作是天文学家用三角测量法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解释四极和四季的书。其内容包括学习数学的方法,勾股定理的度量,用分数计算高、深、远、近。

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它继承了先秦数学的发展,在汉代被许多学者增删,最后在一世纪下半叶定型。后世大多数数学家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许多学者也做了注释工作,如刘维的“263”和李的“656”。他们的注释已经和原著一起流传,该书作为唐宋时期官学的数学教材被国家正式出版。

《九章算术》一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全书以应用题的形式表达。* * *有246个方向性问题,大部分有实际应用意义。堪称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

2.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注重算法。全书由方向、答案、技巧三部分组成,以“技巧”为主要内容,是一个实用适用的算法。

3.以计算为计算工具,“术”可称为计算和计算的方法。

《九章算术》将246道题、202个“术”分为九章,包括方田、粟、衰分、少泛、商功、均损、盈缺、方程组、勾股等。

《九章算术》是一部举世闻名的著作,其突出的成就有:分数运算、比例问题、二重解法、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线性方程的求解、负数的引入及其算法、平方根、平方根和一般二次方程的求解等。

第三,《孙子兵法》

该书成书于4、5世纪,作者生平及成书时间不详。它有三卷,* * *。在体积上,详细描述了计数、乘、除、平方根和带计数的分数的算法。后两卷共64题,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书中给出了67个“技巧”,这是主要内容。

第2卷第26题是著名的“物是未知的”,与天文历法的编制有关,需要数学求解一次。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在宋代发展成为“大燕一技”。卷31是后世“鸡兔同笼”的始祖,后传至日本,成为“鹤龟计数”。

四、“五草算经”

甄鸾写于北周。曹是古代的吏部,也就是各级政府的商业管理部门。《五曹舒静》是一本针对五类曹官员的实用数学手册,以习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有67道题。其中包括:

曹天:田野面积的计算;

士兵与曹操:军队配置计算,补给运输等。

《计草》:贸易交换的计算;

仓廪:粮税,粮窖容积计算等。

曹锦:丝织品交易的计算。

五、《夏侯阳算经》

原书已佚而不考,刻于北京元丰九年(1084)的《夏侯杨舒经》是中唐时期的计算书。该书三卷共83道数学问题,引用了流行的乘除法、敏捷法等算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还保存了相当多的数学史料。

六、《张秋俭suan经》

作者和写作年份都无法考证,现在认为是五世纪中叶的数学书。该书三卷共92个问题,很多都很有用。除了《九章算术》中的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等差数列、二次方程和不定方程。不定方程的“百鸡问题”是后世不定方程的典型。

七、“岛屿计算”

《列岛记》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维写的。是一本关于重力差技术的书,重力差技术是一种测量岛屿、城市、山脉、水井深度的方法。刘维元把这部分书附在《九章算术与毕达哥拉斯》之后。唐初作为一部独立的著作抽出来,以第一章测量岛屿的方法命名,故命名为《岛屿计算》。书中的测量学是古代地图学的数学基础。

八、《五经算术》

刘维认为“周公制礼,有九数”,其数学著作出自儒家经典。

北周甄鸾所著的《五经算术》共两卷,分别是《真镜》、《诗经》、《舒静》、《李经》、《春秋》等古代儒家经典,尤其是关于天文、历法的问题,以习题集的形式罗列出来,逐一解答。这不仅是学习儒家经典的参考,也是学习的参考。

九、《古代计算汇编》

大约是七世纪初,唐代数学家王考通写的,有二十道题,大部分是关于三次代数方程组的技术解法。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天文学的,算法属于算术。其他十九段都是关于体积和长度的计算。这些几何问题大多来源于土木工程问题,算法是代数方程的‘技术’解。

(见王孝通:中国古代数学家)其中祖冲之父子所写的《作文》已失传。

十、“作曲”

作曲是祖冲之父子所作,现已失传。

(2)其他著名的古代数学著作

一、舒舒的九章

中国南宋数学家秦所著,1247,原名《数学方法概论》,明末改名为《九章》。曾分别收录在《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中,《舒舒九章》列举了81个问题,分为九大类,每类九个问题。这九个类别如下: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1,按问题分类:作文讲数学,也涉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2.完整保留计数方法和表达式。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都有专题文章讨论。

3.总结“大衍射一术”,使一个同余组的解法程序化,比西方高斯创立的类似方法早了500多年。

4.方程求解有完整的计算步骤,可用于求解任意方程的有理根或无理根,比英国霍纳的同类方法早500多年。

5.书中列出的三斜积公式与希腊海伦公式相同。

《数九章》是对《九章算术》的继承和发展,书中还收录了宋代主要的数学成就。

二、“圈测海镜”

中国金元时期的叶莉所作,成书于1248。全书分为12卷,170题,是我国讨论容元、天元的代表作。

书中讨论的问题有:

1,勾股解法:已知勾股法内切圆,相切圆的直径等等。

2.系统地总结了天体理论,相当于现代的方程理论,使代数一词开始演变为符号代数。

3.叶莉反对把数学神秘化的倾向,比如高阶方程的正根,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他认为数学来源于客观世界。在序言中,他说他的书来源于董源和九荣的理论。

后世学者对《测圆海镜》的评价是“中国数学的宝典”。

三、《思源玉镜》

该书由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所著,成书于1303,共三卷,24门,288题。主要讨论了高阶方程的消元法、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以及高阶插值方法。这本书是中国从天体艺术到第四纪艺术的重要著作。

朱世杰给出了高阶等差数列和的三角垛公式:

以及招差中的招差公式,比西方早了400多年。

五."几何要素"

古希腊数学是欧几里得写的(公元前300年左右),当时有十三卷。它是用公理化方法建立数学演绎体系的典范,是当时希腊数学成就、方法和思想的结晶。自问世以来,已经流行了2000多年。它已经被翻译和修改了很多次。自1482年第一个印刷版本出版以来,已经有超过1000个不同的版本。中国最早的中文译本是1607(明朝万历年间),由马泰奥合译。利玛窦、徐光启,译十五卷前六卷。250年后,和李合译了最后九卷1857。《几何原本》是世界数学史历史时代的经典著作,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珠算与“算法统一族”

明代西方数学传入之前,最大的成就是算盘的发明,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程大伟的《算术大一统》(1592)。在电子计算机普及之前,算盘因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计算迅速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达数百年之久,至今仍在流行。《命理学》一书中已经出现了“珠算”的名称,这可能是后世珠算的萌芽。可惜这本书太简单,无法详细描述。

我国历来重视计算仪器,从计算发展到珠算是很自然的。明代陶《辍耕录》(1366)中有一个“算盘珠”的比喻:“算盘珠,说时动。”明代吴京(杭州仁和县人)在1450写的《九章算术比较》,“不用算盘,不出差错”;这是最早提到珠算的数学著作,如“用珠算联算符,乘、除、加、减不难”。

真正能考的关于珠算的书,最早是柯的《数学通途》(1578)写的,里面有十三桁珠算,和现在的一模一样,还有算歌的公式。去程大伟的算术统一派阐述珠算的体系和用法就完全成熟了。

程大伟,1533,新安人。1592年编著《直指算术统一派》(以下简称《算术统一派》)。万历二十一年(1593),鉴江(即浙江)作序,广为流传。

算法统一战队内容丰富,但除了珠算和歌曲,没有新的创造。基本上是一本整理前人作品的书。而且省略了高阶方程、多元高阶方程等一些重要部分。

相传明末日本毛利人回国学习数学,带回了算术统一。他的书《削减计算书》

(1622)和他的弟子吉田博之(1598-1672)都描述了珠算方法,但珠算在算术通宗之前就已经流入日本。

日本算盘叫“十露板”,珠子由圆形改为菱形(纵剖面),横梁上的两颗珠子变成一颗珠子。现在东北地区使用的就是这种算盘,比山海关的算盘小很多,窄而长(常见7×38cm),多达27桁。

希腊时代也有“算盘”,但与现在的算盘不同。在一个盘子上刻上许多直线或横线,在线上放上石头或木钉进行计数,是最原始的计数方法。同时,用于绘制几何图形或计数的沙盘也叫算盘,后来又转换为拉丁算盘或算盘和英语算盘。

罗马改进了这种算盘。在圆盘上刻一个槽,把珠子放在槽里,或者拿走,然后把珠子嵌在金属槽里,可以上下移动,但是不能拿走。罗马人不知道价值体系记数法,只好在算盘的凹槽上刻上字母来表示单位。另一方面,他们用12来输入分数,在算盘上加了一个小凹槽来表示分数,很麻烦。

西方人1999年没有乘法口诀,但汉字是一字一音写的,通顺流畅,外文是一字一音,不方便口诀。

罗马算盘是铜制的,不利于普及,而且很重,不像中国的算盘是竹制的,又轻又便宜。由于这些缺点,罗马算盘逐渐被淘汰,最后成为博物馆展品,欧洲人又回到了放置石头的“计数板”的老路。

古代俄罗斯人也有算盘,在一个木框里横放若干根弯曲的木条,每根木条上穿十颗珠子,每颗珠子一颗,每颗珠子两颗,不像中国那样上珠每颗珠子五颗,下珠每颗珠子一颗,所以计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