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的学术研究。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领域的异数,他的研究介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提出的“将宏观的概念和开阔的视野引入中国史研究”的“大历史”观,在中国史学界影响深远。又不失历史学家审慎的基本原则,他的作品能让大众乐于接受,让了解历史不再被公认为畏途和少数历史学家的菜。按照现代大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说法,不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不配做一个国家的公民。因此,黄仁宇预先存在的建立民族历史性格的愿望是不可或缺的。从历史角度和写作风格上,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做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的是事件的背景和诸多原因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是经过无数前提条件,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我们大多数人也知道,事件是多种原因积累的结果,却无法对其进行分析,给出一个满意的理解方法。黄仁宇先生用高超的逻辑技巧和他独特的研究技巧和方法向我们展示了顿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这种方法在他的万历十五年里尤其常用。

黄仁宇以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学分考入密执安大学,学的是新闻学,1954学士,1957硕士。由于语言的限制,黄仁宇后来转入历史系,并于1964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明代水运),成为密西根州唯一一位在学者余英时指导下的博士生。先后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现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70)。曾参与英国剑桥大学GonvilleandCaiusCollege院长李约瑟博士主持的《中国科学与文明》集体研究工作,还参与撰写了《明代名人录》、《剑桥中国史》。因此,他经常在台湾省的大学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在《亚洲周刊》上写专栏。

他的作品在海峡两岸都很受欢迎,但许多学者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