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性文本的格式
前言写作法(1),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避免讲述历史渊源和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过多叙述同龄人和课本上熟悉的常识性内容。当确实需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你只需要以引用语的形式标注出来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要明确,语言要简洁。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在提示使用的方法时,不要要求写出方法和结果,不要讨论;过去文献的内容虽可适当引用,但不宜详列,前言也不宜写成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序言写成文献的小总结,也不要重复课本上已经有的或者本领域研究者已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当、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最好不要用“本研究为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国内空白”、“学术价值高”、“本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恰当的自我来进行论文创新。
(5)前言内容不应与摘要内容雷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一知半解”、“水平有限”、“请指正”、“抛砖引玉”等;序言最好不要分节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要公式的推导和证明。
(6)序言的篇幅不宜过长。太长会让读者厌烦,太短又很难解释清楚。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前言的字数一般应该在200-250字。
编辑本段引言(1),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
(2)说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关领域的简要历史回顾(前人都做了些什么?哪些没有解决?目前进展如何?).
(3)预期结果或本研究的意义。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长短视论文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的论文介绍要长,临床病例分析要短。国外的论文大多引言较长,一般在1000字左右,这可能与国外国内期刊严格限制字数有关。
编辑本段引言的写作格式所谓引言,就是为论文的写作设置一个题目,目的是介绍下文。只有“命题”成立才需要继续写论文,否则论文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总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选题”的背景,说明选题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研究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或尚未解决的问题。另一种是针对现有的研究。
1)文章文不对题,泛泛而谈。有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部分,把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分开,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个帽子。泛泛地讨论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讨论,就像一个领导人的讲话一样,这是很常见的。就是停留在研究的主题上。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读者无法准确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乏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想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何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说明研究工作的背景,一般论述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探讨,不仅仅是考察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综合程度和陈旧程度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2)引文罗列,缺乏分析概括。引言不仅要体现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考察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刻,在介绍研究现状时往往列举大量参考文献,列举不同研究者的不同做法和结论,缺乏作者的分析和归纳,未能总结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列出一些与本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片面强调信息的丰富性。虽然有人认为不同的杂志对介绍研究状况的要求不同,但从论文写作的角度来看,介绍的目的是说明论文命题的意义,而不是总结研究数据,虽然总结为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所以作者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研究现状,尤其是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从而引出论文。
编辑这个序言通常是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过程。别人代写的,经常用来介绍和评论这本书的内容。常见的有三种类型:作者序、非作者序、译者序。
作者序言是作者自己写的序言,一般用于说明本书的立意、意义、主要内容、重点和特点、读者、相关写作过程和情况、编排体例、适用范围、读者阅读建议、重印本修改说明、协助写作的人员介绍、致谢等。其标题一般为“序言”或“序”。有时会使用相对简单的作者前言。当有另一篇非作者所写的序言时,为便于区别,可作为前言、前言或作者前言。这本翻译书的原作者为中译本写的序言题为《中译本序》。作者的序言一般放在目录之前,如果其内容与正文直接连贯,也可以放在目录之后。
非作者序言是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机构为撰写本书而撰写的序言。内容一般是推荐作品,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介绍作者或书中涉及的人和事。它的标题是“序言”或“序文”,作者的名字列在文件的末尾。非作者序言一般排在目录和作者序言之前。如果是为系列写的,也排在系列序言之前。
译者序言一般以翻译意图为主,有的还包括翻译过程中的一些事务性说明。一般以“译者序”为题,内容相对简单的也可冠以“译者序”或“译者话”,一般在目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