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重点笔记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考生复习时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复习要点和笔记总结,供参考。

中国自考本科当代文学史知识点综述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1)五四新文化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在社会思想领域,为了配合袁世凯当皇帝,掀起了一股复古逆流;世界大战爆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个口号:民主和科学。

(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产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四)五四文学革命的发起和发展:

主要发起人: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等。

主要职务:《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编委: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刘半农、沈、高、胡适等。

新青年: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阵地《新青年》于1915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引进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理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启蒙思潮。

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份文学革命的重要文件:

(1)1916 10《新青年》第二期(通讯专栏)胡适首次提出“文学革命要从八件事做起”;

(2)6月5438+0917,1,《新青年》第2卷第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非主义”,提出“文言合一”的主张,将白话和石、曹、吴的现实主义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真伪进行打字。

(3)《新青年论文学革命》第2卷第6期1965438+2007年2月,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原则”:“推倒谄媚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纯朴抒情的民族文学;推倒陈腐奢侈的古典文学,建设清新真挚的现实主义文学;推倒尴尬难懂的山地文学,建立清朗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 12《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出版《人民文学》,倡导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具体化、深化了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

(5)《每周评论》6月第5期,1919,周作人发表《大众文学》,提出人民文学要以普通大众为中心;

(6)1919《新青年》第6卷第5期是“马克思主义专刊”,李大钊主编,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

理论和文学翻译: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严复翻译了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和《一磅肉》(莎士比亚戏剧);林纾翻译了大仲马的《茶花女的遗产》;鲁迅和周作人翻译了外国小说集...

外国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1)引起文学观念的巨大变化;

(2)对创作方法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运用;

(3)文学主题和题材的新突破;

(4)促进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造;

(5)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艺术描写手段。

第三,新的文学社团和流派

1,主要关联:

(1)文学研究会-1921.1在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耿继之、瞿士英、、孙伏园、、叶、许地山、等12人发起。

文化研究会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象,表达和讨论生活的普遍问题”。成员的创作大多以生活和社会问题为背景,特别强调对社会的揭露和对灰色生活的诅咒,表现了新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创作方法强调写实,故称“为人生”派。更多地受到俄罗斯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快讯》等。

(2)创造社-1921.7在日本东京成立,初始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程、田寿昌、穆等。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人们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他的“内在要求”。它强调文学的整体性和美,赞美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又强调文学的使命,所以文学命题本身就存在矛盾。创造性的方法往往是浪漫的。注重自我表现,带有强烈的表达色彩。文学史常被称为“为了艺术”。

创造的社会期刊: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创造社以1925的五卅惨案为界分为两期。后来由于-李、冯乃超、、杨汉生等人的加入,提出了“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有了“左”的倾向。1929年底被当局查封。

(3)新月社-1929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垣、胡适、余上元等。大部分是英美学生。起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逐渐形成以徐志摩为核心的新月诗派。1926年6月以后,由于徐、文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了。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沪创办新月社,出版《新月社月刊》、《诗刊季刊》,并新增陈、方、林、方令儒等。形成了后来的新月派。新月会于1932停止活动。

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体,深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但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屌丝社——由《屌丝》杂志主要撰稿人组成的粉丝团体。《语丝》杂志创办于1924 11年6月,主要发表批判时代弊端的杂文。因崇尚幽默、泼辣的“屌丝风”,被授予“屌丝派”称号。

屌丝社的文学主张是倡导思想自由,判断独立,生活美好。因此,积极开展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主要成员有:钱、林语堂、刘半农、孙复元。鲁迅是语丝派的总指挥。

(5)其他社团——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沈重社、湖滨诗社等。

第四,五四文学创作的成就和特点

1,实际性能:

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和《药》(1919/5)。

新诗方面,郭沫若的《女神》(1921/8),胡适的《尝试集》(1920/3),沈的《黄包车夫》、《三弦》,刘大白的《卖布谣》,田竹来,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念她》。

散文——最早的五四散文,出于文学论争的需要,多为议论文。周作人在1920年写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论文演变的转折点。

抒情写作(美式写作)的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

议论文的代表作家(散记)——鲁迅、陈独秀、钱、刘半农等。

剧本方面,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王仲贤的《好儿子》(1921)。

一,人生和思想发展轨迹

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者

(1)家庭和童年(1881-1898)

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败的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父亲周凤仪(字伯益),祖父陆清玄,母亲鲁瑞。原名周章寿(字育才,笔名鲁迅),他的二哥周作人(魁首),三哥周(宋寿),四哥周春寿(早逝)。

(2)南京研究并接受进化论(1898-1902)

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分班学习(机关);次年年初转入江南卢氏学校附属矿铁学校学习采矿,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矿路学校;1902年春,取得公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

在南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了家乡,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和文学作品,接触了对他思想影响很大的《进化论》(赫胥黎、严复译)。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武器。

关于“进化论”:《进化论》又称《进化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推广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重要著作。达尔文比赫胥黎早几十年,他写了《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他的学术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自然淘汰”(强物种与生态平衡法则),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理论对教会的“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造成了致命打击,被列宁称为。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必然会走向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关心生物人,而不关心“社会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

进化论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式的出现和旧形式的消失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理论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

鲁迅从痛恨和反对旧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收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他从进化论中得出“未来将战胜过去,青年将战胜老年”的观点。他的论文《我们如何做父亲》和《我的诚信观》都是从生物学角度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本质还不能认识。

(三)日本留学弃医(1902-1912)

1902年春至1909年夏,鲁迅留学日本。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在仙台学医,在东京学习文学。

在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经营书店,听演讲,参加集会,追求新知和真理。去日本不久,我和同学徐守尚剪了辫子。1903年,他写下了著名的自题画像,反映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弘扬战斗到底的精神。

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学生交往,到偏远的仙台医学院学医,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下半年,我在课间看了日俄战争的幻灯,体会到“第一要务是拯救中国人的灵魂”,于是在1905年底决定放弃医学,投身文学。1906返回东京。

东京从文:鲁迅回到东京后,主要从事文艺活动,审查介绍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纂外国小说集,积极宣传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写政治论文,抨击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

1907年写了《人类历史》、《科学史教学》、《文化偏离论》、《摩罗诗论》等长篇论文。他站在民主革命的立场上,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了改造中国的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张灵明是物质,众人皆在众。”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开日本回国。

(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

鲁迅于1909年8月回国,先在浙江省杭州师范学校任生理化学教师。次年八月,应蔡元培之邀,回到绍兴附中任教生理卫生,并任督学。同年10月爆发了辛亥革命。王金发设立绍兴府作为军政次府,并任其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65438+200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任职。5月调任北京,鲁迅随部进京,任教育二科科长。8月任巡视员兼主管文教,1926离任。

残酷的现实把鲁迅对革命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和沮丧,进化论和个人主义在这里仍然主导着他的思想。

2.从革命的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

(1)合规文献(1917-1923)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展开文学革命,先后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八不”,陈独秀提出“三主张”,文学的理论讨论初步展开,但理论讨论有待进一步发展,新文化、新文学有待发展。

鲁迅以“追随文学革命”和“与革命先行者并驾齐驱”的原则积极响应。经过钱的劝说,鲁迅于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此后又写了《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以及《梦》、《爱神》、《桃花》等新诗。鲁迅把他的小说集命名为《呼喊》,意思是“呼喊几声,聊聊天,安慰那些在孤独中奔跑的勇者,使他们不要沉湎于过去。”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 * *太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一个明尾,旨在“修剪一些* * *和装饰一些快乐的面孔。”

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因素开始大量积累。

(2)犹豫与探索(1923-1926)

在此期间,鲁迅自由写作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与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经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的邀请到厦门大学任教,不久因不满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而离职。年底,他接受了广州中山大学的邀请,去工作了。1927,

鲁迅经历了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了中国革命的起起落落(从王金发——刘和珍——毕雷),尤其是目睹了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的极其艰难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

1927年,鲁迅写下《答游亨先生》,公开宣布自己进化论思想的幻灭。

(3)厦门至广州(1927)

1926.8应林语堂邀请,鲁迅离京赴福建厦门大学任教,二月底辞职。1927.1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长、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4.15”* *事件。许多进步学生被捕,鲁迅用各种方法试图解救他们。他三次辞职以示抗议。

革命的一次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残酷的现实,让鲁迅再次陷入抑郁。4.26他写了《野草铭》,反映了他要烧掉旧世界,迎接新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的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

(1)合规文献(1917-1923)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展开文学革命,先后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八不”,陈独秀提出“三主张”,文学的理论讨论初步展开,但理论讨论有待进一步发展,新文化、新文学有待发展。

鲁迅以“追随文学革命”和“与革命先行者并驾齐驱”的原则积极响应。经过钱的劝说,鲁迅于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此后又写了《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以及《梦》、《爱神》、《桃花》等新诗。鲁迅把他的小说集命名为《呼喊》,意思是“呼喊几声,聊聊天,安慰那些在孤独中奔跑的勇者,使他们不要沉湎于过去。”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 * *太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一个明尾,旨在“修剪一些* * *和装饰一些快乐的面孔。”

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因素开始大量积累。

(2)犹豫与探索(1923-1926)

在此期间,鲁迅自由写作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与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经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的邀请到厦门大学任教,不久因不满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而离职。年底,他接受了广州中山大学的邀请,去工作了。1927,

鲁迅经历了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了中国革命的起起落落(从王金发——刘和珍——毕雷),尤其是目睹了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的极其艰难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

1927年,鲁迅写下《答游亨先生》,公开宣布自己进化论思想的幻灭。

(3)厦门至广州(1927)

1926.8应林语堂邀请,鲁迅离京赴福建厦门大学任教,二月底辞职。1927.1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长、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4.15”* *事件。许多进步学生被捕,鲁迅用各种方法试图解救他们。他三次辞职以示抗议。

革命的一次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残酷的现实,让鲁迅再次陷入抑郁。4.26他写了《野草铭》,反映了他要烧掉旧世界,迎接新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

1927 10,鲁迅与许广平到达上海。鲁迅到达上海不久,就与孙社、创造社发生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在斗争中,他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相信“进化论”的偏见,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理论家,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瞿秋白总结了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

一、阶级斗争的严酷和长期的锻炼;b、有意识地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 *人的影响力;

在鲁迅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一大批文学青年,写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北集》、《准言情谈》、《花边文学》、《街亭杂文》等大量杂文。

1936 19年6月19日凌晨5点25分,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去世,享年56岁。

鲁迅作品综述

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新编故事;散文集:《晨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

散文集:《盗墓》、《热风》、《花改集》、《花改集续》、《姬友》、《三弦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强北动员》、《准谈》、《花边文学》、《切街亭散文集》、《切街亭散文集二》、《切街亭散文集终版》

编辑整理的学术著作:《陆机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笔记》、《唐宋传奇》(约80万字)。

翻译作品和著作:小说和童话9部,短篇小说78部,剧本2部,文学作品8部,短文50篇(共约365,438+百万字)。

书信:两地书信(1350)和鲁迅书信(1200)(共约200万字)。

日记:两本书(1916 . 5 . 5—1936.10.17)(约82万字)和70万字的佚诗。

如果你对考试有疑问,不知道怎么考内容,不知道当地的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教育推广计划:/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