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的基本知识
春节习俗:舞狮
春节前后,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比如接神拜天,是迷信的。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被淘汰,一些习俗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放鞭炮、贴春联和年画、打龙灯、舞狮等。,至今仍广受欢迎。
舞狮
每当“鞭炮杀旧岁”的时候,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伴随着热烈的春风和欢快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节来说,更是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相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胶州刺史奉命进攻林逸,林逸王范阳也用象兵参战。由于这支象军的士兵骑在一只长着长矛的高大大象背上,只有短武器的敌人很难靠近它,宋军的士兵开始吃大亏。后来,先锋军官真武将军宗彝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说所有的动物都害怕狮子,大象可能也不例外。于是,很多假狮子都是一夜之间用面条和麻做的,涂上五颜六色,嘴巴张得特别大。每只“狮子”都被两名士兵披上,藏在草丛中。他还在预定战场周围挖了许多又深又大的陷阱。敌人驱赶象军进攻,宗彝用弓放出假狮子。这种“狮子”一个个转过大血口,直奔大象而去。
大象惊恐地转过身来,宗彝趁机命令士兵们把所有的弩放在一起。受到惊吓的大象立刻拼命地四处奔跑,很多都掉进了陷阱,人和大象都被活捉了。.....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流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出使西域记》,其中有“蒙面蛮子与蒙面狮子,雕木为头尾;镀金的眼睛镶着银牙,上升的毛衣镶着耳朵……”。可见唐代就有了现代舞狮。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春节期间舞狮?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了一个妖怪。每年都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毁坏庄稼,危害人畜。农村的人苦不堪言,把竹箅子扎成几个狮子模型,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怪物出现时,锣鼓齐鸣,狮子齐舞,向怪物扑去。怪物吓坏了,掉头就跑。因此,每年春节都会敲锣打鼓,人们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除穴除虫、预测吉祥之意。
除了春节,舞狮还经常在喜庆的日子里用来娱乐。在民间舞狮中,两个人扮演一只大狮子(有的地区叫太狮),一个扮演小狮子(有的地区叫邵狮),一个扮演武士,手持绣球作为引导,先踢腿诱导狮子跳舞。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狮子突然抬头,转头向下看,转头俯卧,摇头摆尾,各种方式,趣味十足。在模仿动作中,有舔毛、擦脚、挠头、洗耳朵、拜、滚等动作。技巧方面,有楼梯、天桥、三山、洞、下坡、滚球、吐球、摘青。
2.舞狮知识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古代也被称为“太平乐”。
舞狮分南北,南狮也叫醒狮。狮子是用彩色的布条做成的,每只狮子通常由两个人表演,一个人跳头,一个人跳尾。
在锣鼓声下,表演者装扮成狮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动作。舞狮者在表演时,要用各种招式展现南方武术,很有阳刚之气。
舞狮被认为是辟邪避害的吉祥之物。每当有节日或重大活动时,都会伴以舞狮,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舞狮活动在海外华人社区也广为流传。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舞狮,舞狮已经成为提升民族威望、确立中华之魂的重要仪式,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它的文化价值和影响是深远的。
3.关于舞狮的常识
舞狮一般需要五六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一起表演。正式的表演通常由两个会翻筋斗的狮子逗趣者来表演。一般有两只狮子,但为了活跃气氛,也用三到五只狮子来表演,或者加几只小狮子(一人扮演)来表演。大狮子通常由两个年轻人表演。练的时候两个演员一前一后,前面叫狮头,后面叫狮尾。后面的人要比前面的人略高,这样才能铺狮子皮。狮头玩家在表演过程中,双手托住头上的“狮头”,身体微微前倾,从狮子的嘴和眼睛中寻找方向,寻找目标。后面的队员披上狮子皮后,双手抓住前面队员腰间的皮带,肩膀向下压,胸部呈90度角弯曲,双腿下蹲。这时,一个狮子老师的星系出来了。走路时,先迈前脚,后抬脚。前脚落地,后脚落地,左右脚依次进行。
在跳跃、跳跃、翻滚、打球、舔毛、抓挠、喘气时,要求比赛结束时狮子的头尾动作协调,一举一动都要保持狮子的习性,给观众一个逼真的形象。在掌握了舞狮的基本接触方法后,还要学习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狮子跳梅花桩、踩球等。
4.舞狮的方法与技巧
舞狮一般需要五六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一起表演。
练的时候两个演员一前一后,前面叫狮头,后面叫狮尾。后面的人要比前面的人略高,这样才能铺狮子皮。
狮头玩家在表演过程中,双手托住头上的“狮头”,身体微微前倾,从狮子的嘴和眼睛中辨别方向,寻找目标。后面的队员披上狮子皮后,双手抓住前面队员腰间的皮带,肩膀向下压,胸部呈90度角弯曲,双腿下蹲。
走路时,先迈前脚,后抬脚。前脚落地,后脚落地,左右脚依次进行。在跳跃、跳跃、翻滚、打球、舔毛、喘气时,都要求狮子的头和尾在末端协调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要保持狮子的习惯。
扩展数据:
舞狮简介
河北徐水1
河北徐水县北里的舞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北方舞狮之乡。明清时期,逢年过节、重大活动都在张家庙会演出。
2.武汉黄陂
僵狮是流行于湖北省黄陂、孝感一带的民间活动,也是舞狮活动,尤其是黄陂区的僵狮。
3.福建方林
方林的青狮是一种北狮武狮,俗称雄狮。狮子的动作灵活敏捷,一件武器可以藏在狮子的头里作为品质卡使用,可攻可守。两个人,狮头狮尾,默契配合,变化多端,模仿狮子的各种姿势。
百度百科-舞狮
百度百科-舞狮
5.舞狮和打鼓的一整套公式
基础打鼓有五个阶段:(1)击鼓:开始拜或行礼,击鼓三次左右。
玩法:(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
(4)抛狮鼓:准备动作吃青,或者测试动作。玩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5)七星鼓:咬七星鼓,测试是否能吃。玩法:(敲、敲)、(敲、敲)、(敲、敲、敲、敲、敲、切)。
/blog/static/65438320076127115139/.
6.舞狮有哪些技巧?
狮子头的基本动作:跳、滚、踢、舔毛、看、找、小步、金鸡独立。
狮子寻找食物:狮子的头要尽量低,下巴要保持上下运动,眼睛要有规律地眨眼。保持前脚在同一个地方小跑。
狮头金鸡独立:有点难,但是主力是狮尾,狮杠应该是扎马步,狮头应该是金鸡独立,一脚要稳,否则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失误,一般是右脚站在扎马步上。
瞭望:狮子的眼睛是有规律的,向右眨,再向左眨。这个动作重复3~5次。
小步:有人称之为小跑,但比小跑慢得多,一般在地面上,表现出狮子焦虑和不耐烦的情绪。
扩展数据:
舞狮禁忌:
在春节期间,舞狮队为节日增添了许多气氛,但同时,也有许多禁忌。在过去,如果你不小心犯了禁忌,你会被赶出家门,或者你会惹上麻烦。
一、舞狮是禁止见神不参拜的。
在客家多神教的传统中,每一个村落和民居都有一个守护神,守护神是每一个村落和民居中的精神支柱。舞狮队经过神坛后必须顶礼膜拜,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看不起村民,村里的村民也不会为舞狮队买单。
第二,舞狮从新房开始禁止表演。
在传统民俗中,在祖屋前舞狮的人,是不能被邀请到新房里舞狮的。据说这一规定与客家祖先崇拜有关。
3.舞狮禁止从右侧进入围栏。
在传统民俗中,认为右边是一小块,左边是一大块,周围的房子都在左边。所以舞狮队必须从左边那块进入周围的房子,狮子从左边(大块)过来,意味着龙狮飞跃,人财两空。
所以禁止舞狮队从右侧进入围场。而且在进入围屋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丁公才能进入围屋祭奠,才能祝这个房子新年富贵。
四、舞狮者禁止坐在围栏对面。
在传统的民间习俗中,舞狮者被禁止面对封闭的房屋而坐。相传,围屋内的女子通常会在屋檐下看舞狮。舞狮的人背对屋檐坐在屋檐下,女人站在后面看舞狮。如果他们面对面坐着,他们会被视为被忽视和冷落。
五、禁止扰乱鼓点
传统鼓分为快锣、慢锣、狮锣、龙锣。如果乱打,会被视为不尊重我们家,开除。
六、诸神禁止在诸神面前吹灭灯笼和灯笼。
在神灯前,每盏灯代表一个新人。灯光越亮,新人越红火。一不小心把灯吹灭了,就是送礼,就是驱逐出境。
七、礼让
如果舞狮队遇到围屋内的狮子,或者比自己来得早的舞狮队,要向狮头拱三下,以示礼貌和尊重。
搜狗百科-舞狮
7.求视频讲解舞狮教学,或专家指导舞狮基本功和方法。
中国精彩舞狮表演教学视频简介: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杂技表演技法,历史文化悠久。受汉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壮、苗、满等民族都有类似的舞蹈。现存的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两大类。在海外华人聚居的地区,他们也会庆祝一年一度的春节或世界各地的重大节日。
舞狮。舞狮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当举行节日或盛大庆典时,人们总是以舞狮娱乐。
舞狮在旧社会被称为“太平乐”;在豫北,新乡、焦作、安阳等地一直流传着当地的“玩狮子”的说法。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那时,狮子艺术已经成为中国新年假期和香火行走的必要节目。它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舞狮者在锣鼓声下装扮成狮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动作。中国民间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
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新张庆典、春节比武等,人们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舞狮也随着华人移民海外而闻名于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颇为流行。
生活在欧美的华侨也组建了许多舞狮俱乐部。每年春节或重大节日,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舞狮在人们心中也代表着喜悦、幸福、祝福,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舞狮可分为文狮和武狮两大类。
文艺狮子一般都是贪玩的。他擅长表演各种滑稽可喜的动作,如挠痒痒、舔头发、挠耳朵和脸颊、打滚、跳跃、打球等等。
武狮重在耍花招。最常见的就是踩皮球,摘青菜,过跷跷板。甚至很难做武术表演,比如走梅花桩。
岭南舞狮,又称南狮,以各种高难度动作著称。事实上,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活动也传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一起带回来的贡品。
但舞狮的技艺,却是源于西凉的“假面戏”。有人认为舞狮起源于五世纪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在今天很难判断其对错。
然而,到了唐代,舞狮已经成为宫廷、军队和民间的一项流行活动。唐端安节《乐府杂搜》曰:“戏中五狮,高十余尺,各着五色。每狮十二人,身披红条,披衣画衣,手持红笔,称之为狮郎,舞太平乐。”
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西凉歌妓》一诗中如此形象地描述:“西凉歌妓,西凉歌妓,蒙面胡人,假狮子。头尾木雕,镀金眼银牙。
带着耳朵的芬逊毛衣,如从流沙中走来的万里。“这首诗描述了当时舞狮的情景。
舞狮传到汉高祖张时,西域越国向汉朝献上一只金狮,使者威胁说,如果有人能驯服狮子,就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就断绝外交关系。月亮的使者离开后,张寒皇帝选择了三个人来训练狮子,但没有一个人成功。
后来金狮猛烈攻击,被宫人乱棍打死。宫人为了躲避张帝的惩罚,扯下狮子皮,宫人的两个兄弟扮成金狮,一人逗他引发一场舞蹈。这不仅骗过了月氏大使,连张帝也信了。这件事之后,传到了汉宫,百姓认为舞狮是国家荣耀和吉祥的象征。于是他模仿狮子,表演了舞狮。
从那以后,舞狮一直很受欢迎。舞狮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据信形成于1500年前的北魏,当时北方的匈奴入侵叛乱。
他们专门刻了许多木石,用金丝麻缝成狮身,并派善舞者向魏进贡,意图在舞狮时刺死魏帝。幸好忠臣识破,令其知难而退。后来因为魏帝爱舞狮,下令模仿,实用主义流传到后世。
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载,当时洛阳长丘寺佛像出行时,有“狮子当辟邪引路”之说。碑中有唐·游月亮寺的故事,舞狮使他醒悟,有了舞狮。这个故事说的是唐游览月亮寺的时候,台阶前出现了一只彩色的独角兽,嘴巴很宽,鼻子很大,对唐无害,在台阶前滚着球,姿态威武。
唐明帝一觉醒来,想再看看这种现象。他想让大臣们模仿他梦中的祥瑞兽,同时让乐部配以华丽的锣鼓招待客人。从此,舞狮流入民间。
唐代《礼部记》中的太平乐也叫五方舞狮。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说:“蒙面胡人是假狮,木雕是始,木雕是终。
鎏金眼银膏牙,毛衣满耳”(《西凉艺妓》)。可见,舞狮在唐代就已存在。
关于舞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的《乐记》,其中提到了“象人”。据三国时期魏国人孟康说,“象人”是一个玩鱼、虾、狮的艺人。由此可见,舞狮最迟在三国时就已经有了。
到了唐代,舞狮已发展成为数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也作为乐言舞在宫廷中表演,被称为“太平乐”、“五方舞狮”。当时舞狮也传到了日本。
一个日本古代的乐舞场景画在一个日本人的《西方古乐信仰》里,和唐代的差不多,只是规模小很多。唐朝以后,舞狮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代《东京梦》记载,一些佛寺逢年过节举行狮子会,和尚坐在狮子上做事情,讲经,吸引游客。阿明人张岱介绍了浙江元宵节街头巷尾,锣鼓喧天,到处看舞狮的盛况。
古时候,广东南海县佛山镇钟毅乡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野兽。它有八英尺长,头很大,身体很小,眼睛像两个青铜铃铛,绿色的脸和尖牙,还有一个独角的头。石楠,一种奇怪的野兽,在除夕出现,来去如风,摧毁了民间作物,包括水稻和蔬菜。
村民和村民都很恼火,因为他每年过年都会出现,所以人们都叫他“年兽”。村民们讨论如何消灭“年兽”,一些智者献计献策,用竹签和纸把它扎成一只奇怪的野兽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