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围攻张。淮海战役中毛泽东为什么说“不要向我请示”?

粟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将军。南昌起义时任教导班长,参加了全部五次反围剿,后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指挥了高邮战役、陇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

粟裕几乎打过各种战争,游击战,保卫战,大兵团集中歼灭战,集中兵力速战速决。苏羽经常即兴发挥,出奇制胜。陈毅称赞他“越怪越会玩”,毛泽东说“粟裕正确、灵活、勇敢”。

苏可以说是我军最好的战士之一。林彪经常研究粟裕的成功事例。五国王牌主力粟裕,命中摧毁三个。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消灭敌军3万余人的大规模战役有38次,其中粟裕亲自指挥的有8次,最著名的是孟良崮战役。让我们看看粟裕指挥的孟良崮战役。

自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蒋介石于3月命令国民党军队转向山东、陕北解放区1947。其中派往山东战场的有60个旅,45.5万余人。当时华野的兵力远不如山东战场的国民党军。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以及开始变行军为稳扎稳打的国民党军,粟裕提出华野解放军要实行跑步作战,积极战斗,既要吸引敌人,又要迷惑和疲劳敌人。

那一个月,华野解放军不停地来回行军,距离超过1000公里。粟裕的打法完全正确,这一个月的战斗成效显著;主要结果如下:

首先,敌人不知所措,我们不知道我军去了哪里。他们虽然大面积推进,但找不到华野解放军的具体位置。

第二,引导敌人作出错误的判断,华野解放军的边打边走的战略给了蒋介石一种错觉。他们以为华野解放军快不行了,于是失去了耐心,把稳扎稳打改成了咄咄逼人的战术。原本一个个靠拢的蒋介石军团,开始出现缺口。

第三,我们已经成功摸清了敌人的心理。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灭后,已经是恼羞成怒了。但现在看到华野解放军的逃跑做法,他打算一劳永逸地采取行动,依托山东战场的强大力量,消灭华野解放军。

事实上,在孟良崮战役之前,粟裕已经连续侦察了好几天,打算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国民党第七军和整编的第四十八师,以便把他们清理出去。然而后来,他的上校抓到了一个犯人,这个犯人还带着密报。得到举报信的上校连忙要求将举报信出示给粟裕。

因为根据密报,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即以张为师长的师,打算从以西经垛庄进攻被他们发现的第九纵队。

粟裕得到电报后,想了想,派调查人员去调查电报的确切内容。他发现国民党第一兵团开始向华野人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张整编的第七十四师是第一兵团的主力。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还发现张的第74师是单独行动,并试图直接摧毁华野总部。

得到电报和调查消息的粟裕,终于改变了进攻整编第48师的主意,转而合围张的整编第74师。这也意味着张和他心爱的第74师都要完蛋了。

1947五月11的那个夜晚,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决定正在华野总部酝酿。陈毅、谭震林、刘先胜、钟期光等华野主要领导在指挥部里不停地抽烟喝水,听取粟裕对敌情的最新分析。

第一,国民党74师孤军深入,完全可以切断与国民党其他部队的联系,将其歼灭。如果能消灭国民党第七十四师,将对打击蒋介石军队的精神十分有利。而且华野解放军和国民党74师多年前就打起来了,已经是死敌了。

第二,我们从来没有直接和敌人最强的军队打过仗。敌人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我们的打法,但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多出其不意。

国民党第七十四师已经在山区了。只要我们做好安排,就可以彻底切断74师与他周围部队的联系,进而切断他的退路。也有可能直接炮轰他。

第三,我们的军事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这么多的战斗,战术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武器装备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我们有包围和歼灭强大敌人的基本条件,也一定能做到。

另外,74师的整编虽然是强敌,但他们的重型装备在山地地形下无法发挥威力。而且,深受蒋介石宠爱的张,心高气傲,经常与其他国民党军官意见相左。如果张被打败了,其他的军官可能会派一些人去支援他而不是自己窝着。

作为华野的最高统帅,陈毅一直在琢磨攻打国民党整编74师的利弊得失。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从百万大军中取将军首级,一定要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活捉张,让蒋介石知道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威力。张之死的最后定论是和第74师的整编即将到来。

当张发现陈毅、粟裕的部队正在七十四师外围构筑阵地时,他以为他们只是想阻碍自己的进攻速度,没想到却成了众矢之的。直到华野解放军切断了整编74师与其他部队的联系,包围了他,他才恍然大悟,试图强行突围,却被打了回去。

当蒋介石得知张被围时,他还发电报劝张不要担心,并要求张坚守。接着,他又发电报要求最近的其他部队尽快前来救援,试图以整编74师为诱饵,实施反包围,以消灭华野解放军。

蒋介石认为其他部队可以迅速前来救援,帮助自己的部队;然而,张犯了最大的错误。你以前和人相处不好。如果能看到历史上的一幕,在孟良崮独得帝国军第七十四师,但在华野被五个纵队包围,国民党又派了六个师在外面支援。谁能成功?

从15凌晨开始,华野解放军派出第四、第九纵队发起第一波进攻。为了拿下74师和58旅守住的雕窝,九总派一个师花了一天两夜才勉强拿下。

当时整编为74师的51旅和57旅被华野人民解放军击败。至于其他战局,就更不乐观了:比如万泉山、285高地、520高地、540高地,都用了一天多,反复了很多次得失,才最终成功拿下。

这样,整编的第七十四师,失去了他所有的外围据点,华野人民解放军正在压制第七十四师的核心。不愧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整编后的74师战斗力确实很惊人,但这种僵局让粟裕感到很不安。必须尽快打下整编后的74师!

否则,胡琏领导的第11整编师,邱清泉领导的第5军,已攻下青驼庙的国民党第64师,在孟良崮以东的武申庄、何庄的第7军、第48整编师,都不会放过华野的主力。

如果华野解放军主力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歼灭和整编74师,将遭到国民党内外夹击,化为灰烬。意识到这一点,陈毅又打电话给苏羽,说张一定要尽快破案。

总攻一声令下,枪炮声如雨点般落在孟良崮的山头上,几天来口干舌燥的整编74师的战士们没有力气逃跑,只能支援。不幸的是,被耽搁的援军断送了他们最后的生存希望。

其实,张应该怪唐。才有可能慢慢围攻华野解放军。然而,唐过于草率,急于向蒋介石邀功。还被华野解放军之前的战略误判为打就走。他认为陈毅、粟裕面对如此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不断压迫,不敢打,毫无斗志。

此外,认为,唐的国民党第一兵团已基本准备就绪。虽然还没有派出山东战场的全部兵力,但第一兵团有10多万兵力。歼灭华野解放军绰绰有余。更何况唐已经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与此同时,他命令所有参战部队互相保护,不留空隙。

例如国民党第二十五师要保护第七十四师的左翼,第八十三师要保护第七十四师的右翼,第六十五师也要保护第二十五师的侧翼,第七、四十八军要保护第八十三师的侧翼,特别强调不要单独深入。

后来,在派遣援军时,张甚至万万没想到,唐能从中央军指挥第25师、第65师、第83师。

事实上,张真的怪他自己。他的下属三次劝他不要在孟良崮上修建军事设施。修建防御工事并不容易,而且没有水源,但他拒绝听从,更何况是三国时的苏。再加上平时处理国民党军官内部人际矛盾不力,距离最近的三十八师师长接到唐的电报后,撤退了几公里。

战场上最忌讳自大,不听别人的意见,尤其是被眼前的形势搞糊涂。但这也是苏羽策略的高明之处。他成功地迷惑了张,导致了第74师的整编,最后在人心惶惶。

事实上,进攻整编后的74师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但如果它赢了,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举动。所以幸好他们真的进攻了,重组了74师,在敌人到达之前迅速撤离。

事实上,在1948之初,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动淮海战役的打算。当时在中原战场上,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豫西兵团和国民党的25个整编师、57个旅处于胶着状态。

当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一致认为,不适宜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因为一个晚上不打别人,第二天黎明援军就到了。所以他们打算渡江,去江南扭转中原的战局。

65438+1948年10月22日,粟裕给中央军委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电报中谈了对中原战局的设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5天后,中央军委仍向粟裕下达了渡河南下的指令。

当然,苏羽不会违抗上级的命令,但他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准备渡河的同时,他在思考如何在不渡河的情况下改变中原的局面。

他仔细思考了好几天,然后在65438+10月31号给中央军委交了一份2000字的电报。这份2000字的电报主要集中在渡河南下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的计划上,也重复了他在最后一封电报中关于留在中原的看法和建议。

这封电报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并特意留下陈毅一起研究。经研究,决定渡河南迁,但采纳了粟裕除留在中原外的其他意见。

面对中央的答复,粟裕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继续完善方案,上报上级。以至于后来,粟裕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如果他想留在中原,就必须在四到八个月内歼灭国民党至少五六个正规旅。

当时为了避免作战飞机的延误,毛主席专门发了一份电报回去,说情况紧急,你不要请示我,直接作出决定,这就给了粟裕“断机唯上”的特权。

17年6月的一天,开封城内的国民党军遭到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的联合攻击,火力全开。仅仅过了五昼夜,开封就被攻陷了。当时开封城内3万国民党守军全部被歼灭,开封被袭的消息不绝于耳。其他前来支援的国民党部队也全军覆没,匆忙撤离。

理论上,如果拿下一座城市,就应该在城内驻扎,建立良好的防御军事,防止后续敌军进攻。但是* * *产党从来不这么做,这是国民党的做法。驻守开封的国民党军被粟裕歼灭后,粟裕命令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离开开封,躲在绥琪一带,等待时机。

10月底,粟裕和谭震林、张震等人一起发布了淮海战役的预备命令。经过几个月的慎重考虑和各种准备,他们决定调动华野人民解放军的全部兵力,与中原野战军主力密切配合,首先歼灭蒋介石的黄军。

如果能歼灭冯治安的部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攻淮阴、淮安、高邮等地,也可以选择从徐州歼灭邱清泉兵团和李米兵团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必须扩大此役战果,乘胜追击,粉碎蒋介石在中原的防御体系,迫使国民党军团转入防御状态。

黄的兵团下辖四个军。其战斗力虽不及张整编七十四师,但在国民党徐州团中属中等以上。更何况当时黄领兵在碾庄。碾庄有敌人之前建造的完美防御阵地。村庄可以互相防守,村庄可以互相火力支援。壕沟和交通壕沟形成一个圆形位置。

华野人民解放军原有的快速进攻和突然袭击的军事战术不能达到全歼黄兵团的目的。于是,粟裕于6月9日10给各兵团发电报,要求组织密集的攻击火力,将行进中的敌人与原地驻扎的敌人分开,采用不同的打法。

这是典型的,以攻关为主,灵活机动为辅,完全不一样。在历次济南战役中,在华野人民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的共同努力下,黄军团仅用八天时间就被歼灭。

黄军团的歼灭,意味着淮海战役进入了第二阶段。在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刘伯承、陈毅等人认为,华东野战军在进攻黄兵团后已疲惫不堪,必须立即休整。否则很难歼灭其背后的邱清泉和李米兵团。

第二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选择同时围歼兵团或兵团和刘汝明兵团,同时还要阻止杜集团从徐州来援。

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的拖延,给了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歼灭史蒂文·黄兵团的机会,也把史蒂文·黄兵团推入了火坑,典型的牺牲他人保护自己。

虽然华野指战员担心杜集团与兵团会师会扭转战局,但杜实际上是逃跑了,从两淮方向撤退。其实,杜不知道的是,华野解放军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力量去阻止他。他们对杜很宽大,但他们不让他去南方。

但华野解放军歼灭兵团后,又作了调整,于四日拂晓,将杜团围困在陈官庄地区。年轻人,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都放你一马,但你跑得太慢了。

华野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围攻杜集团的同时,又歼灭孙兵团、兵团和邱清泉兵团的一半。

当时一直在监控整个战场大局的粟裕七天七夜没有睡觉,以至于后来得了梅尼埃病,只能躺在担架上带病指挥。

杜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胜仗,但这次是全军覆没,因为被华野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包围了。随着杜集团的被歼灭和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结束,淮海战役终于告一段落。

本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就行了。渡江南下也是当时中央经过长时间思考后决定的。但粟裕还是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淮海战役应该发动。事实证明,他所做的确实是对的。

信任来自毛泽东和粟裕本人的情报,华野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提前两天发动了淮海战役,赢得了宝贵的两天时间。这两天的推进,也打乱了国民党的作战部署,同时为溃败的黄兵团创造了有利的战机,其孤立无援,骄横跋扈,更不用说跑得不快的杜团等兵团了。

上面描述的战争只是粟裕将军战争生涯的一小部分。粟裕从一个班长到开国大将,只走过了28年,但他刚正不阿,从不居功。相反,他愿意做幕后英雄,却又不断推波助澜。他曾经两次向统帅让步,一次向元帅让步,毛泽东有意封他为元帅,但粟裕坚决拒绝。但是,根据他的资历、威望和战功,毛泽东认为“将军”

粟裕是我最崇拜的民国开国将领之一。我愿借此文缅怀粟裕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