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特产

去黔西南州吧,尽情享受这里的美景,细细品味这里的美食,也别忘了给亲朋好友带点这里的特产!黔西南出产很多特色美食。让我们找出答案。

1,都匀毛尖茶

都匀毛尖属于精品毛尖,种植历史超过500年。都匀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主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

都匀毛尖茶的样子像雪花,绳子像银钩一样卷得紧紧的。泡茶时,茶叶沉底,茶叶淡绿明亮,闻入鼻中清香扑鼻。喝了一口,感觉很甜。就连中国茶界著名教授庄万芳也是这样称赞都匀毛尖的:“雪粉香匀生,不逊于龙井碧螺春;饮后浮花鲜香,令人心旷神怡。”

500年前的明朝,都匀毛尖被列为“贡茶”,被明朝崇祯皇帝命名为“钩茶”。1915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优质奖,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惠水黑糯米

惠水是“中国黑糯米之乡”,有“高原黑珍珠”之称。黑糯米具有特殊的色、香、味,营养价值丰富。

黑糯米在惠水种植已近千年。这类糯米具有特殊的色、香、味和药用价值,能补血益气,补脑益肾,闭宫强身。中药内服滋补,外用生肌,有“药膳米”之称。

现代科学家认为,黑糯米含有维生素K,铁含量高,因此可以补血。每天吃150克黑糯米,可以满足身体对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要。用惠水黑糯米酿造的黑糯米酒、黑糯米香槟荣获“贵州名酒”、“贵州优质新产品”等称号。

3.长顺绿壳鸡蛋

长顺绿壳鸡蛋的蛋壳是天然的绿松石。吃青壳鸡蛋可以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吃青壳鸡蛋对美容养颜、健身防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很好的礼品。

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固阳镇马畅村、岩腊村、杜畿村,人们就发现了绿壳蛋鸡养鸡,世代相传,用来治感冒。因此,绿壳蛋鸡被长期保护和繁殖。按照农村习俗,给亲戚送礼,移民搬迁,绿壳鸡蛋和绿壳蛋鸡也作为礼物在异地生根发展。

2008年6月5438+2月,长顺县绿壳鸡蛋通过贵州省农业厅审查鉴定,产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相关标准和要求,被认定为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2012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4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4.龙里刺梨

“一个金盆,带点硬的樊凡,不吃硬的樊凡,吃金盆。”这是贵州省龙里县流传的一个谜语,谜底是刺梨。

刺梨又名刺梨、基纳希,是贵州高原的野生特产,果皮上有小肉刺,俗称“刺梨”。成熟的刺梨肉质鲜美,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药用价值很高。花、叶、果、种子均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刺梨中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每百克鲜刺梨含维生素C2000毫克,是猕猴桃的10倍,甜橙的50倍,苹果的500倍,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和营养的饮食。龙里看中了刺梨的广阔前景,于2000年开始发展刺梨种植业。10年间,建立了15000亩刺梨基地,使刺梨这一特产成为黄金生态产业。

5.贵定云雾茶

外形如鱼钩,茶质绵软,茶绿色清香。1993被国家指定为接待外宾用茶。1997年被中国佛教协会鉴定为“佛茶”。

在唐、宋、元、明、清是朝廷贡茶,属于清代八大名茶。它是贵州唯一的贡茶,也是中国少有的既有历史记载又有铭文的贡茶。

6.福来甘泉酒

福来甘泉酒是黔南福泉市的特产。福来甘泉酒品质上乘,醇厚甘甜,浓而不烈。福来甘泉酒产于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具有入口绵软香甜、回味愉悦、协调和谐、口感细腻优雅、空杯留香、优雅精致、甘甜和谐的特点。

福泉古称“平岳”。地处贵州省中部腹地,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热量充沛,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收获两次的农作物为酿酒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原料。福泉的白酒酿造历史悠久,在当地颇有名气。

7.独山盐酸皿

盐酸菜原名坛酸,后改名盐酸,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历史悠久的食品。“独山”盐酸菜源始于明代。起初多为家庭制作,从民间作坊加工发展到工厂化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选用贵州高原独山优质蔬菜粗、鲜、嫩的菜花和嫩叶为原料,在微风中缓慢晾晒1-2天,用盐揉搓脱水,入池腌制,再按秘方与甜酒、冰糖、大蒜等调料混合,然后装入密封罐中,发酵半个月左右。富含人体所需的19氨基酸、21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它是世界上唯一有发酵谷物的发酵食品,也是开胃的理想配菜。

独山盐酸菜香味浓郁,色泽鲜艳,青椒红蒜白,非常好看;吃起来又酸又辣,又辣又甜。作为粥的配菜时,可以刺激食欲,受到病弱者的欢迎。真正成为批量生产的商品是在清末。清代独山的袁和熊是此菜的最佳制作人,此菜质量上乘,远近闻名。它曾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宫。鲁迅先生曾评价这道菜为中国最好的素菜。

8.翁黄安巴

瓮安黄安巴是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的特产。翁黄安巴是贵州的传统民间食品,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因此,瓮安也享有“中国巴荒之乡”的美誉。

翁黄安糍粑采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以当地富含天然锌、硒的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豆、红枣、绿茶、黑糯米、冰糖等优质原料科学勾兑,用野生竹叶包裹,加工十几个小时,直至巴荒由白变黄。

巴荒的糯米呈半透明状,有糯米香,有黄豆香、红枣香、绿茶香、竹叶香、木香香,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元素。目前,这种富有地方风味、蕴含浓郁乡情的特色食品,正成为外出旅游、居家和馈赠亲友的主要选择。

9.三都九千酒

水族酿酒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字记载1700多年。特别是三都九千地区的九千酒,以味道鲜美醇厚著称。

水族民俗5月5日(端午节)采药,6月6日制曲,9月9日烤酒。端午节到6月6日,各村各村的妇女全部外出,由懂药的老妇女带领,到月亮山原始森林采集各种野菜,最后聚集在一起熬成药液,加入饭团、面团、麦麸、糖壳等。,揉成颗粒,制成酒曲。曲制好后,下面的材料和工艺就特别讲究了。必须用当地特产红糯米和月亮山优质泉水采摘的糯米为原料,在九千镇独特的气候环境中酿造。酒制成后,用陶坛在密封的酒窖中酿造中国独有的、享有千年美誉的原生态保健酒——九千酒。

九千酒的酿造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年产量达到1.5万吨,也只能按照传统工艺生产出合格产品。工艺要求:必须使用纯糯米为原料(糯米由水族采摘),必须使用天然山泉水(九千镇水质必须在二级以上),必须充分窖藏,必须保证产品中不添加其他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的物质。

10,平塘雅周陶器

崖州镇是中国著名的“崖州陶”之乡。雅周制陶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平塘县志记载,崖州制陶始于明代洪武时期。由于雅周拥有丰富的粘土资源和独特的制釉原料,以及布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雅周制陶的独特技艺。

到清朝末年,雅周陶器已具相当规模,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民国时期达到顶峰,产品大量销往四川、云南、湖南、广西等地,部分传教士将雅周陶器带到欧洲。此时的雅周小城,已有100多家陶器小作坊。作为中国十大陶瓷名品之一,雅周陶器造型憨厚,光泽明亮。早在100多年前,雅周精美小巧的陶器,如玩具、烟斗、礼器等,就已远销东南亚。

11,三都水族马尾绣

贵州省三都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是以马尾为重要原料的特殊刺绣技艺,由水族妇女代代相传。它有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刺绣产品。被誉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族马尾绣的起源一直不明,主要产品是马尾绣吊带和马尾绣花鞋。四川成都的织绣,其他民族的刺绣技艺也是以马尾为原料,但只有水族如此密集地用于吊带等刺绣。水族马尾绣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巧和方法。2006年6月,马尾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也为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和民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和保护途径。

12,罗店玉

罗甸玉是不可多得的集经济、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品牌产品,白度好,质地细腻,抛光后光泽油腻,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常见的石头(山料制作)有白中带灰的,有纯白的,有一点浅绿的,很少黄色的。加工后,成品雕刻的白度可以接受。透明度略差,通过透光率来弥补,抛光后感觉油油的。罗甸玉结构细腻,部分有瓷美。

从2009年开始,贵州罗甸玉被发现并开采了几年。优质的罗甸玉质地细腻、密度高、白度尚可,透闪石含量达到95%,也被权威鉴定机构鉴定为和田玉。

13,荔波土华埠

丽波印花布是一种纯棉面料,由手摇织布机织成,只用植物染料。是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整个制作工艺精细,色彩分明,线条均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荔波土布常见的材质是石头(山料制作),白中带灰,有的纯白,有点浅绿,有点黄。加工后,成品雕刻的白度可以接受。透明度略差,通过透光率来弥补,抛光后感觉油油的。罗甸玉结构细腻,部分有瓷美。走亲访友,一定要送自制的布。新房完工,房梁上挂在地上的土布越多,业主就越有面子。那家娶了个女的,戴的土花越多,人家会说这家人真能干。

14,惠水凤翔印染

惠水县的“凤翔染”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极具感染力的图案,被誉为“绘在布上的青花瓷”和“布依族不用出土的文物”。2008年6月,“凤翔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凤翔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惠水一个聪明的布依族姑娘织出了好布。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把编织床放在了房子边的枫树下,突然,一大滴枫树油滴了下来,落在了编织布上。经过后期印染,滴油处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从此,凤翔染被誉为“天然染”,以枫香香油为主要原料。用枫香树脂和黄油为原料,在农民编织的白色土布上画出花鸟、龙凤等图案,然后浸入染缸中。染料都是天然采集的,不仅色彩鲜艳,而且香气四溢。染色取出后,经过水煮脱脂,形成蓝底白花的鲜艳对比画布。

15,水族银饰

银饰品是一种美丽的文化艺术,在水族地区广为流传,深受水族人民的喜爱。它被视为美好的象征,是勤劳和财富的象征,如水族的婚礼,新娘以银饰作为嫁妆,男方以银币和银器作为礼物;在水族的“借尾”、“借基”、“借额”等节日期间,少女、少妇们都用银饰装扮自己,有的戴着重达10公斤的银头,全身银光闪闪。水族银饰制作工艺复杂,包括铸造、锤打、雕刻、焊接、花丝、清洗等20多道工序,图案多以鱼纹、龙纹为代表。水族银饰艺术作为记录水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和习俗的“活图腾”,向我们展示了水族社会丰富的观念意识。

银饰在水族服饰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在女性服饰中。银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无论是造型风格还是制作工艺,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透过银饰体系、其风格和装饰,可以把握其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脉搏。

现在边肖手上有一个银手镯。在贵州,如果家里有年轻人,长辈会送他手镯作为祝福。当地买的手串和城里的很不一样。都是手工制作,很有质感。黔西南州的织布也很漂亮,但是手工布很贵,但是手工鞋垫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