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的历史沿革
夏县是兖州的地盘。“九江入海处,兖州”。《龚宇》载:“吉水与河之间为兖州。”
商县隶属于博古(又称博古、普古),位于博兴县境内。
西周郡的疆域是无棣城,因无棣山、无棣水而得名。周灭商,立为颍丘开国。五地邑,中国古城之一,齐国北部,渔盐区。《左传》说:“先给我御鞋,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无棣。”清代《海丰县志》云:“今武在其旧境庆盐。”《宁晋县志》载:“周,宁晋属无棣城。”《盐山县志》载:“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盐山县为武帝地。"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地邑,是齐国之地。史书记载,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晏获救回国,派桓公到。桓公曰:‘帝非天子,诸侯不出...’于是他分了沟(无棣沟),把燕军去的地方和郭艳一刀两断。从此无棣沟以北地区划归燕国,沟为齐燕边界。
秦县是一个次累县,初属齐县,后属冀北县。秦始皇东面有帝灵,令其厌访东(读书压力),遂放弃此处,故名。他统治的地方在桑洛书北,今天的惠民县。楚汉战争时,县城被汉朝大将韩信占据,韩信驻军的信阳城就在信阳乡车李村。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阳新县设县,属渤海郡,位于信阳市,信阳乡车李村。新朝渤海郡改为何英郡,隶属于渤海郡。
东汉初属富平郡,青州平原郡。永平五年(62年),改为榆次县。严光元年(122),改阳信郡、渤海郡、冀州。延康元年(220年),阳新县改为青州乐陵县。
魏晋县属冀州乐陵县阳新县。晋末,国改阳新县,乐陵县。
东晋十六郡为阳信郡,金贤河二年(327)属后赵。晋太和元年(366),属颜倩。晋太原七年(382),属前秦。晋太原二十年(395),属后燕。晋属魏五年(409)。
南北朝时阳新县为县域,南朝时为冀州乐陵县,北魏时为青州乐陵县。北魏西平三年(517),河北、颍州并入沧州,阳新改为沧州乐陵县。之后是东魏和齐国。高旗天保七年(556),累省并入阳新县,阳新县迁至马岭城(今惠民县),属附县。
隋代无棣县,黄凯六年(586),位于阳新县北部、饶安县东部,属棣州,辖庆云县于家店村。大业二年(606),帝州改沧州,属沧州。大业八年(612),废州设县,属渤海郡。
唐朝的无棣叫商县,隶属渤海郡。贞观元年(627年),行省并入阳新县。贞观八年(634年)复置。天宝元年(742),沧州改名为靖城县,甘源元年(758)改名为沧州,武帝隶属于此。太和二年(828),属狄州,不久归沧州。
侯亮、后唐、后晋、后汉无棣四县隶属河北沧州。
后周无棣县隶属河北东路沧州宝顺军。后周咸德六年(959),鲍顺军驻无棣县东南二十里,驻新洋乡成蛟村。军在以下州,辖无棣县。
北宋无棣县于至平元年(1064)迁至宝顺军事城,称王献县,即县治,设军事使节。大关二年(1108),属沧州靖城县宝顺军。
晋武帝郡属河北东路沧州宝顺军。天惠四年(1126),金兵占领沧州,无棣郡投金。太和三年(1203),宝顺军废,武帝属河北东路沧州。
无棣县位于河北沧州东路。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南宋咸淳元年),无棣省与乐陵合并,由郡县治入济南狄府,在此恢复。那一年,梁武帝析为东、西两郡,郡界为东周,辖新洋乡成蛟村。西无棣县划归沧州,即现在的庆云县,归贾店村管辖。
冯明海县隶属武定府。洪武四年(1371年),无棣县并入行省。明史:洪武诸郡初废,洪武六年(1373)六月,置海丰郡(另一旧郡志:明九月初四日武帝改海丰),以县内海丰乡、西北海丰场命名,初属滨州,后属乐安州。宣德元年(1426),乐安郡改武定郡,属之。
青海海丰县隶属山东冀东太武林路武定府。雍正二年(1724),武定府改为直隶府。雍正十二年(1734),武定府升为府,隶属于府。
民国无棣县,属济南路。1965438+2003年2月,海丰县属山东省戴北路。1965438+2004年6月,海丰更名为无棣县,隶属济南路。1925 10月,改武定路。1928,废路山东省直属。1938年2月,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管理。1939年7月,无棣县第二届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济南行政区第六督察署。1945年9月,无棣县解放,无棣县属渤海区第四区,辖无棣城。是65438+10月6月,搬到水湾街,165438+10月搬到信阳市区。1947年初,车镇高笑村被迁。1949年7月,第四区改为垦利区,武帝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棣县,1949 10 6,县政府迁至无棣市。5月,1950,渤海区及所辖区域撤销,改为惠民区。1958 10,回民区与淄博市合并,隶属淄博区。1959 65438+10月,阳新县并入无棣县。1961,州县恢复原建制,属惠民州。1992年3月,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2001 1,滨州地区改为滨州市,无棣隶属于此。
附: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成立伪“山东省公署”,全省分为四省两市,无棣县隶属“鲁北路”。1940年7月,全省改为10,无棣属武定路。1945年,日军撤出无棣,伪行政区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