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2000字的木结构建筑论文。

谈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摘要:通过引用亚洲、美洲和欧洲木结构建筑的重要案例,介绍了木结构建筑的历史和发展,探讨了木结构建筑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重新崛起的关键和可能性。关键词:木建筑、木加强墙、建筑风格、可持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木材和土石材料一样,是最原始的建筑材料之一。除了大量使用木材,人类在建造技术和工艺上也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知识,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文化资产。因此,木结构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建筑业蓬勃发展,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层出不穷。同时,它也给人类的自然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如全球变暖、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等。进入21世纪,人类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自省时期。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生态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住宅开发而言,现代建筑的建造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往往是破坏环境和生态的主要行为之一,其中以水土资源的不当开发、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和资源的过度消耗最为严重。木结构建筑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建筑形式。然而,曾几何时,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熟悉却又遥远的名词,只留下朗朗上口的历史文献和无数“不甚明了”的经验法则。可喜的是,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思潮的推动下,木结构建筑逐渐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许多建筑业主和建筑师也跃跃欲试。1木结构建筑的过去在中国古代,木材一直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中国的木构建筑类型融合了社会阶级形态、儒释道的宗教精神和哲学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人在古代对自然的尊重。仰韶文化(公元前4800 ~ 4300年)Xi安半坡遗址发现有木柱支撑的半覆土建筑。在安阳殷墟(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2年)遗址中,有一种以砾石和铜片为主的木柱梁建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也明显有柱梁木结构建筑,甚至斗拱的结构已经存在。从那以后,一直到公元600年,虽然没有明显的关于这一时期木结构建筑居住文化的记载,但是根据同时期保存在韩国和日本的文献记载,中式木结构建筑已经在远东地区广泛传播并影响了建筑文化。宋代(1103)的建造方法对木结构建筑的材料、建造方法、形式和形态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描述,说明当时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峰。在清代,《工程实用规范》( 1734)列出了不同功能和形式的建筑规则。与建筑方法不同的是,这一规则详细列出了各构件的尺寸,反映了宋清时期木结构建筑的差异和发展过程。应县木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总高度为67.31 m,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大型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位于寺前正中,当时是寺内主要建筑。在过去的900年里,木塔经受了多次强震的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丝毫没有损坏,可见其抗震能力之强,体现了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成就。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北美,最早的木墙建筑是由欧洲殖民者建造的。来自欧洲不同地区的移民建造了不同形式的木结构建筑,如著名的希腊复兴式、意大利式、安女王式和木棒式,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特点是石板陡顶与金属装饰相结合,外墙大量使用木条和几何装饰图案,房屋平面往往不对称,玄关的柱、托、梁两端常有雕刻工艺。大多数建筑是木制的,少数是砖木混合的。许多房子的设计仍然继承了欧洲风格。1874年,最早的木瓦风格出现在美国东部,由建筑师亨利·罗宾逊·理查森(1836 ~1886)设计。它的特点包括大量的板条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屋顶的倾斜度很大。这些充分体现了木材的特性和纹理。在欧洲,木加强墙的确切建筑形式可以追溯到13年底,德国最古老的罗默建筑建于1296年。在法兰克福的萨克豪森,发现了建于1291 ~1292之间的木质加固墙体建筑。15世纪以后,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显然应该在木加强墙建筑中使用精确的力学计算技术,于是更合理、难度更大的建筑开始大量出现。2木结构建筑现代工业革命以来,木结构建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木结构建筑的严肃的学术研究,但从20世纪以来的建筑发展史来看,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1)木材虽然是建筑材料,但与其他建筑材料不同:在人类漫长的传统生活中,木材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材料。再加上近代人口快速增长,地表不断被战争破坏,森林资源流失的速度和程度已经明显影响到了人类的重要需求(鉴于此,17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大量种植再生林),所以在危机感的驱使下,替代传统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2)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始,人们开始寻求更多的新材料和建造方法,而随着新型建筑材料制造效率的提高,木材逐渐短缺的问题在质和量上都可以得到解决。相比之下,木材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和挑战。3)由于战后全球人口的极度增长,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口密度高的国家都建起了高层住宅,这是木结构建筑无法企及的。然而不幸的是,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之上的。在人类追求新奇的心理驱动下,新材料、新建筑的发展趋势中透露出狂热、期待、创意和活力。人们对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不敏感,甚至忘记了它。至少在当时,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社会太多的关注和回应。木结构建筑是一种复杂的建筑形式,需要高度的知识背景,并强烈地依附于文化传统。此时,其经验和历史价值的传承逐渐淡化,默默淹没在“现代化”的洪流中。木质建筑的未来拐点出现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和1992年里约集团国际峰会之间。面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木结构建筑不仅呼吁环保、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呼吁生活品质、人文和文化传统。于是,一系列有趣又创新的建筑方案相继问世,尤其是在环保意识高涨的欧洲,木结构建筑的兴起犹如“大自然的反击”,再一次震撼人心。很多成功的案例更是让人惊喜。越来越多的架构师和工程师参与其中,更加细致深入的研发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反,对于其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冲突、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直接或间接负面影响的“新型建筑材料”,人们不仅要重新考虑其未来发展,还要努力解决或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盲目追求功能的“现代列车”正在减速,重新调整方向。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系的一项研究表明,上海木结构建筑的采暖能耗比轻钢结构住宅低27.1%,比混凝土建筑低31.3%。专家指出,木结构建筑的再开发不仅意味着对传统材料和技术的认可,也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先进实践。从建筑经济学和建筑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推广木结构建筑确实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结语由此可见,木结构建筑伴随着人类的住房形式和生活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足迹遍布亚洲、欧洲和美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古代文明。进入265,438+0世纪,在全球变暖、能源过度消耗、水土流失等灾难的影响下,人类不得不抛弃数百年来的科技功利思维,重新审视现代主义,以减少建筑给环境带来的再创造和危机。因此,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有机建筑”的讨论层出不穷。在当今崇尚环保意识的时代,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木质建筑以一种“另类”的姿态崛起,重新站上了世界建筑的舞台。然而,木结构建筑面临的挑战并不亚于它被赋予的期望。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兴生命形态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三大趋势中找到最佳的定位和发展策略,将是现代木结构建筑从业者面临的最大任务。参考文献:[1]何斌。基于环境视角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3):35-36。[2]阿伯克龙比。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005.[4]王超,叶雪。新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2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