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看古堡,山西有哪些地方不能错过?
偏关长城的特色
从长度上看,偏关有近500公里的长城,是中国长城最多的县之一。从年代上来说,偏关的长城横跨北魏和明朝,现存的长城主要是明朝的。从密度上来说,偏关长城分为大、二、三、四、内、黄河六大长城。
两边连着三边,到处设关,步步设防。长城沿线有许多码头和城堡,彼此相对,营地相连,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遗迹的密度居全国各县之首。从类型上看,偏关长城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夯土长城、崖壁长城四种基本类型,涵盖了关、关、烽火台、墩、台、营、寨、城、堡、碉楼等多种形式,种类之多为国内罕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偏关长城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霜雨雪,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其墙内夯土恪守。十英尺到三英尺?原理,把十英尺厚的干土降到三英尺厚才算合格,可见其坚固程度。
明朝宣德九年(1434),朝廷在秦长城围墙上修建烽火台,水泉营、红门口以北60里,窑头码头至小口子码头16 * *块,清代废弃为草原。当时这个秦长城名存实亡,被称为大侧,也就是第一面墙。
第二面,东起老鹰崖脚码头,西经水泉红门口、石坚堡、老牛湾堡,全长约120华里,是北方的明长城。
三面东起老营石庙山,沿我国一二线城堡防线中间的北部山地,到达新关镇白坡村西石梯墩。它是沿山势开凿悬崖,在地面筑墙,夯土墙而成。全长90余里,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现在已经没有踪迹了。
四面东起老营鹰窝山绝壁,沿关河南岸,二、三线城堡防线之间,沿山势修筑长城120里,西至偏关城教场,以土墙夯筑。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踪迹。
内缘起于老营垭脚墩,向南沿关河峡谷而下,过老营城,过关河上南堡子山,至偏关南北场村,均为紫泥。
从老牛湾往南拐,沿黄河岸边往南走,经过万家寨、华林堡、寺沟,称为黄河边(拐边)。
长城沿线都是偏关城堡。城堡作为长城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保卫中原王朝安全的重任。所以大部分都是实心大规模,夯土青砖,形似小城市。
偏关现存古堡29座,烽火台209座,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全国罕见。从功能性质来看,这些城堡包括作为指挥中心的偏头关城、草垛山城堡和黄龙池城堡等。、马站城堡为驿站、老营城堡为重要守备、水泉城堡、塔奇城堡、老牛湾城堡为桥头堡、白羊岭城堡为海内外长城交汇处。从建筑规模来看,有50000平米的超大型城堡,也有600平米以下的口袋城堡。从选址来看,有建在山顶的,有建在河谷的,有建在山坡的,有建在山麓的,有建在黄河沿岸的,有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偏关现存的著名城堡有老牛湾城堡、老营城堡和华林城堡。
老牛湾位于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老牛湾炮台是明代重要的边防要塞之一。明成化三年(1467),总兵筑墙,崇祯九年(1636),鲁筑堡。堡北控黄河,南接偏关。它是黄河保卫长城的第一个堡垒,是黄河边墙的起点,是山西长城的最西北角,是黄河和长城开始并流的地方。城堡东西长500米,南北高7米。堡垒的墙由夯土制成,用砖块和石头包裹。城墙周围有七张马脸。整个城堡只有东南面一个大门,还有一个骨灰盒。堡垒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呈牛头形状。现在老牛湾堡已经废弃,只剩下几座破败的寺庙。在堡垒的南部有一个古老的城堡遗址。虽然不完整,但整个轮廓还是清晰的。堡北不远处就是现在的老牛湾村。
位于偏关以东40公里,关河北岸,是偏关县仅次于偏关县的第二大城堡。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其东、北两面紧靠长城,南部和西部绕着关河。从战略上看,老营堡北控平陆,西有偏衔,东有宁武,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什么事?生铁造的旧堡垒?说道。堡垒城最初是用砖建造的,但现在大部分砖都被移走了,只剩下夯土。
从高大的夯土墙可以看出城堡的原始规模。老鹰堡有东、西、南三个大门,每个大门的正面都有两块石碑。东门瓮城正门的石碑已经风化,字迹模糊不清;门外,石碑清晰可辨,刻有楷书。老应城?,而该机构有?万历六年?相等的词。西门瓮城前门的石碑上刻的是楷书吗?金杯锁钥匙?四个大字,用楷书镌刻在门外的额石匾上?威望关河?四个字,两块匾?万历八年?。南门瓮城内侧正面的石碑上刻的是楷书吗?南空颜宁?四个字,系?万历八年?;门外,石碑上刻的是楷书?保证?这个词,部门?在隆庆呆了五年?。
位于偏关县城西南12km处,为明宣德五年(1429)太原镇总兵李茜所建,因附近白桦林而得名。城堡矗立在山顶,面对庙沟,前有长城,黄河尽收眼底。明代是150里?黄河边上?指挥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明朝有1驻军,700多名防务官员,掌管82座边墙和42座墩台。由于有黄河天险,春夏秋三季防御相对宽松。只是冬天黄河封冻后,为了防止敌人徒步从冰面入侵,防御更加严密。清代废弃,成为居住用地。堡内的整体结构和街道、寺庙的布局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貌,其中南门保存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