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错题
一、做不到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对于知识上的结构性错误,需要一遍一遍的重复错题,就看你自己对对错题的把握了。
这种知识结构错误是我们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或者在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时出现了一些漏洞和误区。只有重做错题,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方法,才能填补这个漏洞。总结和反思错误的过程通常一个问题需要15分钟左右,我们可以得到后面重复错误需要几个小时的好处,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行为上是否有问题,或者某些思维方式是否需要调整。如果不及时纠错和总结反思,一些知识结构性错误会一直存在,成为以后学习的障碍。这类知识的结构性错误主要有三种。
1.概念不清: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点杂乱、知识结构松散、记忆理解差、题目混乱,包括知识结构板块、知识点、基础知识(如具体定理、公式、概念等。),容易让人喘不过气来,学生思想负担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训练和记忆,培养自己的宏观思维模式,根据不同的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管理目标时间,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2.无法迁移(题型):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没有真正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或技巧;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太死板。虽然知道了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无法开始解题(牛吃不了南瓜),缺乏一个完整的解题探索过程。其实不管什么样的题,都有一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掌握了某道题的要领,仔细把握了某道题的个体特征,仔细分辨了某道题的“个性”,就能顺利解题。加强训练,假以时日,可以培养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随时感受。学习是一种感觉,通过思考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不会应用(能力应用):这类问题往往是对知识点(概念)的简单理解,思维单一,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这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在用掩盖法改变已经回答过的问题的一些条件,移植一个情境的时候,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详细区分异同,自然会被虚假的条件所迷惑。主要原因是对一些知识缺乏灵活运用,不能融会贯通,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精神。要认真复习和巩固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多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做操作题时要联系理论,加强典型题和日常生活的应用训练,多做试题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第二,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
对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错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公式混乱?还是用错了配方?是误会吗?还是记忆有误?通过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智力因素。这种错误主要有四种类型:
1,概念模糊类:这类问题往往有点通,容易被忽略。比如题中巧妙设置的隐含条件、限制性条件、关键词等问题,往往一点点就破,人们普遍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只是没发现而已。事实上,它们在概念上是模糊的。还有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清楚,导致回答错误。加强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训练巩固,多做典型题,是解决这类错误的方法之一。
2.记忆模糊: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过于简单,或者记忆不牢,或者只知道其中一个,不知道另一个。当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就不清楚了,导致答案似是而非。当问题堆积起来,面对题海会显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无精打采,从而懈怠下来。克服这类问题主要是解决理解和记忆,拓展知识的应用。
3.模糊联系:这类问题主要是对题目的分析不到位,对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分析不清楚,没有联想和推理。
4.模糊法: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平时缺乏方法训练,对题目的常规解法和特殊解法缺乏自己的归纳和总结。一上台,脑袋一片空白,想不出什么解决办法。
第三,能做但做错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种问题最容易被忽视,人们往往认为下次只要注意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但往往事与愿违,不会发生的事情居然又发生了,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不要对自己的错误太温柔,一定要找出问题所在,消除这样的问题。这种错误有三种主要类型:
1,顾此失彼: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一点,过程复杂一点,大脑不会工作,不分头尾。这主要是因为典型题没有做好,没有做好,做题难度系数也低,对教材中的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理解不深。
2.审题失误:没看清条件就急于解题,可能是因为观察不够,判断不准,考试策略不当,或者心理状态不稳定,也可能是因为外界的干扰和刺激。更有可能是平时练习不到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问题没有针对性,整天盲目做题,忽略了做完题后的反思环节,平时缺乏慢慢审题快速解题的训练。养成答题的风格和做完题后回顾总结的习惯大有裨益,会增强你的审题能力。
3、照葫芦画瓢:学习比较死板机械,看到题目仿佛看到了,按照平时的解法照葫芦画瓢。结果是因为题目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原解不适合题目。说到底还是缺乏审题和探索思路的训练。
四、考试策略课
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维是不是不清晰,是不是受到了干扰。比如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会害怕、困惑甚至犯错,或者回答问题缺乏速度的概念。面对比较自信的考题,也怀疑自己,犹豫回答,也会强化不良的考试情绪,一定程度上干扰解题思维。通过这部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不清楚?还是思维被打乱了?这种错误主要有四种类型:
1.考场时间分配不合理:平时练习和考试没有从心理上作为正式考试对待,没有把一般考试作为培训考试分配时间的训练场,导致正式考试虎头蛇尾,而我却没有时间从自己熟悉的题型入手。
2.紧张:答案在嘴边徘徊,就是写不出来。这和心理紧张,精神失衡有关。回答问题时要沉着冷静,这就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
3.害怕困难:当你看到一个新的问题或难题时,你会心烦意乱,失去理智。这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心理应激反应破坏了考场上应有的状态。平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化解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消除烦躁和焦虑情绪,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这也需要在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
4、考前失眠:表现在考场上注意力不能集中,逻辑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计算错误。主要是压力过大,焦虑不断。这也需要在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比如平时要调整和引导自己的心理心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稳定。另外,当你处于焦虑状态时,你可以问自己:“我在焦虑什么?”“这种焦虑对结果有帮助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除了要学会一些消除紧张的方法,还要学会给自己暗示“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5.非知识结构性错误(粗心导致失分)
这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因粗心失误而失分是普遍现象,所以大家往往会变得心安理得,用堂吉诃德式的方式原谅自己:“这些题我都会做,但我因为粗心没考好,否则我会得满分。我以后会注意克服它们的。”能克服吗?不一定!因为粗心不是行为,粗心也不是行为。要想改变,就要从行为入手,平时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学习中常见的粗心或马虎行为有七个主要原因:
1,误读:误读题的原因主要与人的瞬时记忆有关。有些人的视觉成像反应有点慢(他的学习型可能不属于视觉型),但他看起来很快。当前面的信息还没有在他的大脑中形成稳定的状态时,后面的信息又进来了,导致看错了题。解决这种行为就是放慢看题的速度,也就是俗称的“看仔细了”。有些人可能和自己的短时记忆能力有关,是7 ^ 2。如果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5,即一次只能记住5个单词或数字,当他想一次记住7个时,就会出现记忆错误,从而导致误读。这种误读行为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正常的训练来实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看一眼路边的汽车车牌。也可以看一眼一组数字或符号或英语单词,提高短时记忆能力,增强记忆力。
2、抄错:一般把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抄到答题卡上是最尴尬的失分。这种误读行为不仅与瞬时记忆有关,还与人的过度记忆过程有关。临摹包括两个过程:记(看)和记(写)。你可能没看错,但是你写错了。为什么?因为人在回忆的时候,总是把后面位置的词和前面位置的词颠倒过来,这种颠倒的位置在你说话或者背诵的时候也会出现。解决这种行为的方法是做大量的快速复制行为训练,提高大脑的纠错能力。另一个原因也与人的记忆缓存有关。比如有的人可以继续读完上一句,而有的人在读下一句,有的人就比较难,这也需要通过经常性的听写行为训练来解决。
3.计算错误:计算中有一个错误。这主要体现在练习少,没有自动答题技巧,没有稳定的肌肉记忆。众所周知,如果你不会骑自行车,那就是肌肉记忆反应。当你突然刹车时,也是肌肉记忆反应。如果等大脑来指挥,车祸早就发生了。肌肉记忆可以有效的减轻我们大脑的负担,让我们的大脑去思考更复杂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平时在草稿纸上计算的时候不注意整洁,乱七八糟,缺乏规范的训练,所以出错“很正常”。
4.书写错误(书写错误):比如明明大于符号,却写成小于符号。此外,还有加减号、小数点、单词、字母、符号等书写错误。这就需要先从心理上、思想上看到符号(如加号、减号)的存在,准确记住小数点的位置;另一个原因是肌肉记忆的偏差。解决这种书写错误,可以采用双重训练的方法,一个快速阅读,一个快速书写,加强肌肉记忆训练。
这四类错误是最容易达到效果的,只需要一点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