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的一封信》的主旨是什么?
《傅雷来信》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是傅雷思想的反映,甚至是傅雷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因为《傅雷家书》是他和儿子之间的一封信,体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苦心经营。
《傅雷家书》这本书充满了父爱。也许每个父亲都爱他的孩子。但傅雷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比如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甚至健康。
这些信件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开家去波兰学习,结束于1966年傅雷和他的妻子自杀。12年的几百封信,贯穿了傅聪从留学、玩得好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反映了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的交往以及傅雷家庭命运的起伏。傅雷和他的妻子非常细心。他们儿子的信件被妥善收集,重点内容被分类复制成册。
延伸信息在家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孩子很严厉的傅雷,表达了内心对儿子的爱之深:“你走后的第二天,你想写封信,怕你烦,就这样。”但是没有一天不在想你。”(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很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不会感到孤独;然而,我们冷静下来,慢慢恢复了我们单调的生活。与刚刚过去的聚会和热闹相比,难免显得空落落的。”(1956)“我儿子成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虽然以后你我之间会有很多分离,但我至少在精神上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在信中,傅氏家族探讨了音乐艺术和文学创作的深度和高度。傅雷缓解了傅聪在艺术道路上的情感问题:“你说矛盾和快乐总是有的,但我相信,没有矛盾,艺术家是不会进步、进化、不会深入的。”(1955)还兴奋地交流着自己刚刚看的剧和电影。“常翔宇的天籁之音太美了,上下音域很宽,演技和文笔都很好。”(1956)
这些家书,因为时代悲剧中傅磊一家命运的变化,更显得悲凉而富有感染力。傅雷在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心情沉重地说:“人生有许多困难。我们必须不断改造自己,与一切传统的、资本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和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一切人生观和旧的社会规范。”
参考百度百科-傅雷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