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院士县”自古以来产生过多少伟人?

提到江苏,人们首先会想到南京、昆山这样的标志性城市。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之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产丰饶的江南小镇向来出类拔萃,宜兴更是第一个从江南脱颖而出。

“中国第一院士县”是外界赋予宜兴的美誉。诚然,宜兴人才济济,古今中外,异彩纷呈,巨匠辈出。

如今这里人文荟萃,许多名人都诞生于此,他们见证了这个国家的沧桑巨变。

洋县文化充满了优雅。

宜兴位于江苏省西南角,西接溧阳,南接长兴,北接常州,古称景邑,又称洋县。这里依山傍水,气候适宜,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古人有诗赞曰:“古景区仰古孙,清官独尊。”古有圣贤赞誉的宜兴,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文化悠久。

宜兴人才辈出,与当地崇尚教育的历史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地著名景点东坡书院与大文豪苏轼更是渊源流长。

相传苏轼因为政治斗争被贬谪,通过宜兴感染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他只是写信给宋徽宗,要求辞职并在这里退休。皇帝因为欣赏苏轼的才华,答应了他的请求。

对此,苏轼在宜兴开始安享清福,但以其才华,自然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研究求经。第二年,当地建了一所东坡书院,可见当地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宜兴号称“文人不敢放肆之地”,名不副实。古代宜兴出了四大状元,10宰相,385秀才!

如此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令人惊叹。有人戏称宜兴为“龙脉福地”。当然,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为宜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中国第一院士县

宜兴向来是精英荟萃之地。在古代,许多学者聚集在这里讨论儒家经典。近代以来,这里人才辈出。

“院士之乡”、“教授之乡”等诸多美誉成为宜兴的代名词,“一医七医”、“父子皆教授”等传奇事迹,大大提高了宜兴的知名度。

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名校校长,中科院院士都是从这里出来的。物理学家周培源是宜兴人。作为“两弹一星”老兵,他还是北大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唐力,国画大师徐悲鸿,都来自这个小县城。到目前为止,这里有26位院士,数百位大学校长,数万名教授。

短短几十年,这里诞生了许多学术人才,宜兴无疑成为世人眼中的“人才培养基地”。

院士代表某个行业的资深专家,只有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才有资格被提名参选,可见其难得。

宜兴,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县城,却为国家培养了26位院士,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智囊团。“中国第一院士县”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现在宜兴的光芒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暗淡。昨天的荣誉是激励后人的动力。自小听了很多上一代前辈光辉事迹的宜兴人,应该是越来越有上进心了。

前人的成功更是鼓舞人心。我相信,在这片孕育了伟大人才的土地上,会诞生更多各行各业的人才。

优秀的人都是源于地气吗?

宜兴自古以来就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许多人才。

如果一个地方频繁出现天才,肯定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如果是宜兴,那大家就乐得说不出话来,仿佛宜兴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已经成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人们是不是对宜兴人才众多不再好奇了?

当然不是。世人更关注的是,为什么宜兴能频频出人才。

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风水。他们认为,宜兴的好风水,造成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诞生于此。

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宜兴风景宜人,环境优美,气候舒适,自然适合读书和研究,但宜兴的传奇不会仅仅因为它的美景。

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宜兴教育的成功之处,就会发现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宜兴人世代重视教育,崇尚文化的传统融入了他们的血液。

我相信,文学巨匠苏轼先生是在看到宜兴人严谨的态度后,才愿意留下来和一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一起探讨知识的。

先秦时期,吴、楚、越文化在此汇聚,魏晋时期,传说由此发源。

古代宜兴人用自己的努力向我们展示了宜兴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代以来,宜兴积极引进西方“宽进严出”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方法奠定了学生成功的基础。

前人的成就是一个标杆,后人自然会忠诚于科学文化事业的研究,这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是教育者教导出来的。

在宜兴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这种良性循环衍生出强大的凝聚力,人们潜意识里自然会主动为某个目标而努力。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江南风光宜人,山川秀美,绿雾朦胧,细风细雨环舟墨境。

长满草苔的石板路,依山傍水的亭台楼阁,是人们对江南的一贯印象。也正是杏花和小雨的美景,孕育了小镇人的细腻和聪明。

宜兴的传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书写着。走进宜兴,你会惊叹这里古老的民风。当你走在青石路上,你会感受到这个小镇的淳朴和真诚。

东坡书院的书香依然萦绕在人们的衣袖里,尊师重教之风弥漫在学校的学生中,学习求知的氛围浓厚,文风火热。

在修远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上下起伏。

宜兴向我们展示了他世代传承的地域文化。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也许没有震撼世界的宏伟建筑,但却延续了千百年的治学精神,并逐渐积淀成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