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枞阳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定居生活。西周时为粽子之国,西汉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庐江县,称“枞阳”2100多年。关于其县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一、从古代的粽子国中日《左·温柱安公十二年》:“子楚孔智淑子与粽子围巢。”杜注:“宗国属,即宗阳,为古方国,姓燕。汉武帝在老城设郡,以古国名之。”

二、《尔雅十目》:“枞树,松叶,柏木。”《本草纲目》:“柏叶散,柏叶枞。”据《说文》记载,县城后面有许多杉树。“县城位于山南,故名枞阳”。

第三,在古代,枞阳有许多杉树,所以人们把这条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市,经菜子湖进入长江的河流命名为“枞川”。因县城坐于宗川北岸,水北为阳,故名。

汉高祖刘彻南巡枞阳,在河里射饺子,写下了盛唐的《枞阳之歌》。陶侃曾任晋代宗阳令。隋开帝十八年(598),改为同安县。唐之德二年(757),同安县改为通城县。1949年2月,桐城郡被分为桐城郡和桐庐郡,桐庐郡的辖区现为枞阳郡。县初设乡镇铺,后迁至唐家沟。1951年,桐庐县改为湖东县。1954年,县迁至枞阳镇,7月1,1955,恢复枞阳县名。